中国农业大学

现在位置:首页>>高校信息>>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现任党委书记瞿振元,校长柯炳生。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国务院于1954年和1984年将北京农业大学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60年10月,国务院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85年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2003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2005年9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2005年10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中国农业大学,祝贺农大建校百年,鼓励学校再创辉煌。
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为优势和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学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现设有13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共涵盖了24个二级学科;拥有15个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研究中心,14个部级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3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9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教授438人、副教授68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4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9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获得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获得者55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教授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我校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7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学、化学两个学科被列入“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17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420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141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21人。
中国农业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队伍的优势,积极倡导教研结合,以研促教,拥有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9名北京市教学名师,“作物遗传育种学”和“机械设计制造系列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入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建成了1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6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17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拥有国家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有效实施,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培养了12万余名合格的毕业生,取得了一大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中国农业大学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高水平和实用型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在农业与生物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石元春院士主持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获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许启凤教授主持的“优质高产玉米农大108的选育与推广”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增产粮食100亿千克以上。“十五”以来,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3项,获得授权专利410项。学校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10项,居全国高校第三位。近年来学校在发表国际论文方面更是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6年SCI收录论文数在农学学科列全国第一位,在生物学类列全国第四位,先后有4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和《NATURE》上发表。
中国农业大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开放、加速国际化进程。学校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挪威丹麦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以色列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138所大学、研究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校内设有国际学院、中德综合农业发展中心、中以国际农业培训中心等国际教育、科研合作机构。学校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普度大学、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在互认学分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与日本、美国、法国、丹麦、澳大利亚、德国和英国等国的大学开展学生交换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制定并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校现有63个学生社团,包含公益类、理论学术类、科技实践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等多种类型;建制完善的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戏剧团、民乐团、室内乐团和健美操队等7个分团,这些艺术团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了多个一等奖。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相继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一等奖。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是中国大陆第一支橄榄球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2006年12月,以我校学生为主的中国橄榄球队,在多哈亚运会橄榄球比赛中获得铜牌,实现中国橄榄球队在亚运会上历史性的突破。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我校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保持着传统优势学科,发展着多种交叉新兴学科,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同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相连。学校以改革和发展为主旋律,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

是否211工程(?)校: 211工程院校*
学校类型: 农业类*
博士点: 71个
硕士点: 136个
院士人数: 11位
图书馆藏书数量: 160万册
国家重点学科学数目: 12个
主管部门: 教育部 
专业设置: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应用气象学, 法学, 社会学, 英语, 传播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科实验班, 化学,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 生态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业设计, 车辆工程, 机械, 测控技术与仪器, 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自动化, 电气信息, 土木工程, 土建, 水利水电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水利, 环境工程, 交通运输,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程力学, 生物工程,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工程, 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草业科学, 种子科学与工程, 植物生产,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园林, 农业资源与环境, 动物科学, 动物医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土地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学校层次: 研究生*
校园风光: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省份: 北京市
电话: 010-62737682
地址: 东校区: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邮编: 100094
e-mail地址: zsb@cau.edu.cn
学校网址: http://www.cau.edu.cn/
学校代码: 10019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cau.edu.cn/grad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