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新绛旅游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运城新绛旅游


省份: 山西省
城市: 运城市
简介:
新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和民间艺术之乡。全县总面积593.4平方公里,拥有人口32万。
现在的新绛古称绛州。春秋时,与太原临汾齐名,并称“晋国三城”。历来就是山西南部的政治中心、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商业都会,堪称三晋一块文化宝地。
当地人称古城为“卧牛城”。城中的南北大街为牛脊,在南北大街两侧分布着许多小巷,是牛肋(人称牛肋巷),开南门为牛嘴,大街北端龙兴塔为牛尾,东西天池为牛眼,东西城墙原有两小塔为牛角,而南门口汾河浮桥则是牛舌了。新绛在县城布局上,有别于其他城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整个布局与一般县城的形制迥然不同。它不是方城十字,对称中轴格局,而是因地制宜地把街、楼、塔、寺、庙、观、三关五坊、两门六十四巷,犬牙交错,皆其自然,穿插其间就地而建,形成了国画般的城市布局,而这种布局早在一千多年的唐代就形成了。
悠久的历史为新绛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全县现已发现县级以上文物古迹达155处之多,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著名的有宋太祖赵匡胤寓居过的龙兴寺;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州府花园绛守居园池;中国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的绛州天主堂;华北最大的绛州文庙;国家级壁画艺术宝库稷益庙;塑像瑰宝宫殿福胜寺;钟、鼓、乐三楼鼎立全国罕见……
景点类型: 古城*
出行方式: 参团*,自助*,市内*
适合人群: 个人*,朋友*
游玩项目: 文化游*,观赏*
景点:

鼓楼

     鼓楼

碧落碑

    

碧落碑亭

碧落碑;系国家一级文物珍品,因此碑在碧落观内篆刻而得名。篆刻于唐代总章三年(公元670年),乃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李元嘉的四子李训、李谊、李谌、李?N为其母房氏太妃造像祈福而立。碑阴上三分之一处,为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绛州长史李汉撰写的《黄公记》。下三分之二为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郑承规奉命书写的《碧落碑》释文。碑身右侧刻有“碧落传双鹤”的神话传说。此碑历来就以文字奇古、行笔精绝而闻名于全国,碑文中有唐人小篆、籀文、钟鼎文等多种文字,对研究我国汉字演变史上,具有十分珍贵的实物价值。

绛州三楼

    
绛州三楼
乐楼
绛州三楼
鼓楼
绛州三楼
钟楼
位于新绛县城西部高垣。绛州三楼指钟楼、乐楼、鼓楼,依地势而建,座落参差。在近距离内三楼并峙,全国罕见。钟楼创建于北宋乾德元年(963),元、明两代重修。台基耸立,楼身四面拱券门洞,十字歇山顶,内悬万斤铁钟,为金天德三年(1151)所铸,其重其古皆为全国之最。乐楼位于钟楼东北,创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台高2.5米,座南朝北,有上下两层,皆可演戏。楼前有石板坡道,俗称衙坡,创建年代不详,坡上嵌有北斗七星,又称“七星坡”。鼓楼雄踞衙坡顶端,创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70),现存为明代建筑,砖基高大,东西拱券门洞,三层歇山顶,逐级收缩。系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

    
龙兴寺
龙兴寺全景
龙兴寺
龙兴塔
龙兴寺
龙兴寺彩塑
龙兴寺
碧落碑亭
 龙  兴  寺  简  介 

龙兴寺始建于唐初,原名碧落观,后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此寓居,而改名为“龙兴宫”,原是一座道教庙宇,但到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和佛教的日益兴盛,它便由原来的道教宇观改为佛门扬道,又称“龙兴寺”。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碧落碑、大雄宝殿、龙兴宝塔和宋金古墓。
碧落碑;系国家一级文物珍品,因此碑在碧落观内篆刻而得名。篆刻于唐代总章三年(公元670年),乃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李元嘉的四子李训、李谊、李谌、李?N为其母房氏太妃造像祈福而立。碑阴上三分之一处,为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绛州长史李汉撰写的《黄公记》。下三分之二为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郑承规奉命书写的《碧落碑》释文。碑身右侧刻有“碧落传双鹤”的神话传说。此碑历来就以文字奇古、行笔精绝而闻名于全国,碑文中有唐人小篆、籀文、钟鼎文等多种文字,对研究我国汉字演变史上,具有十分珍贵的实物价值。
大雄宝殿;建于唐,内塑有主佛三尊(毗卢佛、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侍立菩萨四尊(文殊、地藏、观音、普贤)。塑像姿态端正,眉目清秀,据鲁艺美院教授、美术史论家李裕定为宋金雕塑。中央美术学院吴劳先生和许多雕塑专家,都曾多次到此速写欣赏。
龙兴宝塔;创建于唐,原为八层,元代续五层,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修,呈八角形,并用青砖包外皮,高四十三点七米。有碑文记载,塔顶从清代光绪年间迄今曾多次腾烟,至今此谜还尚未解开。
宋墓;于96年8月在本县万安镇杜庄发现,该墓座此向南平面为3.6m2,墓室内均为砖雕造型,以牡丹花卉雕刻为主,东西均为夫人开门图案,并有孔雀戏牡丹盆景。经有关专家认定,此墓为北宋砖室墓。
金墓;该墓于本县泽掌镇北苏村发现,坐北向南。平面为4.55m2,该墓以三种规格的青砖用细黄泥粘合,是以人物造型和各种歌舞升平雕刻为主,姿态优美,栩栩如生。根据砖室墓形制结构砖雕内容以及装饰特色,经专家推断该墓为金代早期墓葬。

天主教

    
天主教
天主教传入新绛的时间,史载为明万历四十八年初(1620)由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来此传教。新绛天主教开创后属北京教区直辖,后到清同治九年改归山西南圻主教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新绛天主教堂升为主教区,并在城内朝殿坡建起新绛天主堂,辖22县的天主教徒,为当时山西天主教八大教区之一。至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天主教山西教会研究,将新绛主教区改为运城教区辖运城市十三个市、县的天主教堂。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荷兰人孔昭明来新绛传教,筹资建造了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其建筑规模在全国只有四座(新绛、青岛上海广州),现仍为运城主教区。

文庙

    
文庙
  位于县城东北隅,创建年代失考,2002年修复后向游人开放,中轴线上依次是:下马碑→大门→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东西廊房→御路石→大成殿。
  大成殿现存为明代遗构,重檐歇山屋顶,四周有回廊,面宽七间,殿宇巍峨,气势宏伟,素有“三晋文庙同类建筑之首”和故宫太和殿”美誉之称。
  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其四大弟子和十二哲人塑像。

绛守居园池

    
绛守居园池

位于新绛县城西部(今新绛中学后部),是我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州府园林。创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园内盛设亭台楼阁,假山小桥,清水环绕,古柏参天,百花争艳,颇具自然山水园林特色。以后唐、宋、元、明、清均有重修。唐长庆三年(823)绛州刺史樊宗师作《绛守居园池记》,全文777字,奇涩难懂,历代注家甚多。该文描述园林当时情景,是研究这一园林的重要史料之一。唐宋诗人、学者岑参、欧阳修、梅尧臣、范仲淹等皆有咏绛诗篇。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瑰宝。系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绛州大堂

     绛州大堂
传真: 0359-7523731
电话: 0359-7523731
网址: http://www.iweeeb.com/w/%E8%BF%90%E5%9F%8E%E6%96%B0%E7%BB%9B%E6%97%85%E6%B8%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