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

现在位置:首页>>药品百科>>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

【适用症】
1.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适用于预防脑血管、心血管及周围动脉硬化伴发的血栓栓塞。其中包括首发与再发脑卒中,暂时性脑缺血发作与单眼视觉缺失、冠心病及间歇性跛行等。其预防作用较阿司匹林为强,但其不良反应亦大于后者。因此,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宜用于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应用阿司匹林中又出现血栓栓塞的患者。
2.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亦可用于心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时,以预防血小板丢失。还可用于慢性肾透析以增加透析器的功能。
【注意事项】
1.为避免外科口腔科择期手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前10~14天应停用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
若术中出现紧急情况,可输新鲜血小板以帮助止血。静脉注射甲泼尼松龙20mg可使出血时间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
2.严重的肾功能损害患者,由于肾清除率降低,导致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加重肾功能损害。故使用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时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必要时可减量。
3.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象,最初3个月内每两周一次。一旦出现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即应停药,并继续监测至恢复正常。
4.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宜于进餐时服药,因食物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减低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5.服用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时若患者受伤且有导致继发性出血的危险时,应暂停服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
6.为避免加重出血,择期手术(包括拔牙)前10~24天应停用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
7.用药过程中若发生出血合并症,输血小板可帮助止血。
【禁忌症】
1.血友病或其它出血性疾病患者、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患者、溃疡病及活动性出血患者均不应使用此药。
2.严重的肝功能损害患者,由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往往增加出血的危险,故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不宜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对人类孕期的影响尚未进行充分的严格对照研究。是否由乳汁分泌还不十分清楚,故孕妇与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
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2.4%)、血小板减少(0.4%)、胃肠功能紊乱及皮疹。上述不良反应多出现于用药后3个月之内。偶见用药数年后发生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报告。严重的粒细胞缺乏或TTP甚至有致命的危险。胃肠反应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一般为轻度,无须停药,1~2周后常可恢复。此外,罕见肝炎和胆汁淤积性黄疸、血管神经性水肿、脉管炎、狼疮综合征及过敏性肾病等。
【药物相互作用】
1.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与任何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溶栓剂及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合用均可加重出血的危险。若临床确有必要联合用药,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实验室监测。
2.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与茶碱合用时,因其降低了后者的清除率,会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并有过量的危险。故用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期间及之后应调整茶碱用量,必要时进行茶碱血药浓度监测。
3.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与地高辛合用时可使后者血药浓度轻度下降(约15%),但一般不会影响地高辛的临床疗效。
4.偶见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降低环孢素血药浓度的报道,故二者合用时应定期进行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
【药理】
噻氯匹定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小板的活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二磷酸腺苷(ADP)起关键作用。当二磷酸腺苷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活化血小板膜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受体(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并使其结合纤维蛋白原进而引起血小板聚集(Ⅰ期聚集)。另外,血小板活化后又可释放二磷酸腺苷,导致血小板进一步聚集(Ⅱ期聚集)。噻氯匹定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包括Ⅰ期及Ⅱ期聚集)有强力的抑制作用,且作用持久。此外,噻氯匹定可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液粘滞性,并提高全血及红细胞的滤过率。
【药物代谢动力学】
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蛋白结合率甚高,为98%,主要与血中清蛋白及脂蛋白结合。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由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60%)及粪便(25%)排出。
【拼音名】: YANSUAN SAILUPIDING HUANSHIPIAN
一级分类: 血液系统用药*
二级分类: 抗血小板药*
主要成分: 盐酸噻氯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