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衙署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平遥县衙署


省份: 山西省
城市: 晋中市
县区: 平遥古城
简介:
平遥城为县治所在地,设官莅事,必有常所。县衙署位于衙门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东西宽131米,南北长203米,占地2.66万平方米。建筑群主从有序,布局对称,前朝后寝,左文右武。明成化十年《山西通志》称:“平遥县治在城内西南宣化坊,元至正六年建,国朝洪武三年主簿孙在明重建。”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记载,县治于明万历十九年、二十五年 、四十七年 、四十八年间,均有过大规模的增建改筑;清顺治十二年及光绪五年补修添建。衙门外,左翼有观风楼,右翼有乐楼,前有照壁.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有仪门3间 、牌坊1座 、大堂5间 、宅门3间、二堂5间(明代匾额名" 忠爱堂")、内宅5间、大仙楼3间。仪门外之东西厢窑(房)各7间为赋役房。大堂前东西厢各11间,为吏、户、礼、兵、刑、工房。大堂两旁设赞政厅、銮驾库各3间 。宅内各层均有东西厢房。衙署东部有彰瘅亭,自南而北又有钏楼 、土地祠 、寅宾馆 、??侯祠、粮厅和花园 。西部有申明亭,往北有重狱、女狱、轻狱、洪善驿、督捕厅和“马号”。
出行方式: 参团*,自助*,自驾*,市内*
适合人群: 家庭*,个人*,情侣*,朋友*,老人*
游玩项目: 文化游*,观赏*
景点:

县衙献亭

      献亭:是知县僚属跪拜赞阝侯时陈设祭品之所,也是观戏亭
  楹联:不求当道称能吏
     愿共斯民做好人

  “能吏”是指才华,“好人”是指品行,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重视“修德”的思想。

  

县衙献亭

献亭

县衙风雅台

     风雅台:戏台的匾额《风雅台》于清道光二十七年平遥知县德荫在戏台复修时所立,古代修庙宇,都有戏台相对,意在供神唱戏,保佑一方平安。
  楹联:

  赞阝侯拟律魏相争谏拟争系国家天下
  包 公 升堂海瑞罢官升罢念百姓黎民

县衙风雅台

勤慎堂

县衙六房

    

“吏”“户”“礼”“工”“刑”“兵”六房位于大堂东西两侧,“
吏”“户”“礼”居东,“兵”“刑”“工’居西,它们分别与东边的钱粮库和西边的武备库这两库房合称“东司 ”和“ 西司”。东库房由县丞(正八品)分管,西库房由典吏(从八品)分管,六房的正职称“经承”,
副职称“管年”。其中,吏房管理县所属吏员的升迁调补,下委任状,负责登记本县进士 ,举人副榜封爵等,其职能相当于“ 人事局”,户房又称“户粮房”,主管全县征粮纳税折成银两押解上缴朝廷国库,遇灾荒之年还办理赈灾放粮事宜,户房的“经承”又习惯称“钱谷师爷”,户房相当于今天的“粮食局”。礼房主要管理儒学、教育、庆典、祭祀等,科举考试时协助知县教谕,组织童生应试,监场、发放试卷,操办各种庆典,主管知县出巡、仪卫、鼓乐。兵房主管全县征集兵丁、马匹、训练兵卒,向上级输送兵员,驿站、铺兵、城防 、剿匪等均属兵房管辖之事 。刑房主管本县民刑案件 , 其手下有“ 管年” 、帮助、刽子手、狱卒、仵仆等。工房主管全县蚕桑、织造、修筑公署、城防、庵观、庙、塔、兴修水利、铸造银两、铸造枪炮器械、雕刻塑造、销毁假币等。六房各司其职,同时由知县统筹管理 ,决策权在知县 ,而执行权在六房,可谓“议行分开”。

  

县衙六房

县衙赞阝侯祠

     “赞阝侯”即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他曾协助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汉朝,为汉王朝的兴盛鞠躬尽瘁,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于是,昭令各县修建赞阝侯祠,以之为榜样,忠君报国。赞阝候祠内的主要建筑有三
:萧何庙、献亭、风雅台。正面萧何庙,南面风雅台,献亭居中。风雅台即戏台,每逢重大节日,知县都要调戏班来唱戏,中间的献亭有两项功能
:一是祭萧何庙时摆放供品,二是供知县看戏。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知人善任,慧眼识英才,正是萧何的最可贵之处,萧何庙的对联:

  策马追贤日月近
  安邦崇德乾坤新

  正是颂扬了这一点。“策马追贤”是指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人称韩信“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即萧何,“生死一知己”可见萧何对韩信一生影响之大,无怪乎韩信临终还发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感概。

  赞阝侯祠内供奉着三尊塑像 ,正中萧何 ,左张良,右韩信。左文右武。其中:韩信一生有起有落,有月下追贤的殊荣,设坛拜将的礼遇,却也有谭母施舍,跨下受辱的经历,这一点在塑像雕刻技巧上也有体现,上午,由于阳光直射,韩信塑像看起来春风得意,意气风发,而到下午,由于阳光的斜射,韩信脸上布满郁闷之色,是巧合,还是特意雕琢,谁也说不清楚。

县衙赞阝侯祠县衙赞阝侯祠

献亭

县衙粮厅

    

花厅以南为粮厅,是县衙存储粮食的地方,粮厅旁还有磨房,原先有一座大石磨,用来加工粮食,这些工作在当时都是由壮班衙役干的,粮厅前有一棵古槐高耸入云,据说是元代的,据今已有六七百年历史。

县衙粮厅

县衙花厅

     从大仙楼东侧门穿过,便到了县衙的后花园。这里有花有草,有亭有榭,有山有水,不失为吟诗作画抚琴消遣的好去处,园内有一处花厅,上题一联。曰:

  花荫昼静闻莺语
  厅落春闲有燕泥

  此联巧妙地将“花厅”二字镶嵌于上下联中 ,称 “镶嵌联”由于嵌于联首,故又称“藏头联”或“鹤顶联”。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精萃之一,形式巧妙,内涵丰富,为历代文人所喜好。

县衙花厅县衙花厅县衙花厅

县衙大仙楼

      平遥县衙署中轴线上的最后建筑是大仙楼,这是其它县衙所没有的.大仙楼是平遥县衙署中唯一的元代建筑,始建于元至正六年,历次的重修;扩建都很少动这里,以至使这里地势最低,然而建筑却是衙署中最高的,而且保持了初建时的格局。

  楼下东屋是衙署的厨房,根据汉族居所建筑风水学"坎主震灿巽门",都把厨房建在东面。西房是炊管人员的住房。正房是北方的特色建筑窑,窑冬暖夏凉,这里是知县用餐的地方。正窑门外悬挂一联,曰: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除了神仙每一个凡夫俗子所离不了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朱子八德"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提出的做人的基本品德。
  大仙楼上供奉着守印大仙,据民间传说,守印大仙就是狐仙,知县为求得仕途平安,将其奉为“守印大仙”虔诚供奉于此.大仙楼外的楹联是:
  
  名场似奕无同局
  吏道如诗有别裁

  做官尤如下棋,要勤动脑,慎动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勤一慎,这也正是内宅“勤慎堂”匾中所蕴含的为官之道。“奕无同局”“诗有别裁”,即“治赋无常经”为官者必须能够驾驭各种不同的局面,无制法可循。可以看出做官也是一门学问,需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奥妙。

县衙大仙楼

县衙内宅

    

穿过二堂,便到了知县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内宅所悬匾额为“勤慎堂”, 这是由于古代作为一个好知县的标准是清正 、勤快、谨慎,“清”字是为官之本,是众所周知的身为一官的基本准则,所以不需写出来,加之,清初大兴文字狱,“清”字又是国号,所以后人慎用“清”字。由于一些涉密的案件也在内宅审理,故老百姓也称为“三堂”。内宅所悬楹联为:

  治赋有常经勿施小恩忘大体
  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

  意思说做官有做官的原则,不要为了一些小恩小惠忘了基本原则,要
“存公道去私情”。虽然匾额中“勤慎堂”将“清”字略去,但在这副对联中却含蓄地表达了这一点,可见“清”是身为一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的。

  明清两代,知县须在500里以外异地当官,朝廷制度森严,知县不许携带家眷,知县家属也不许来探望,加之交通不便,知县一年四季辛劳在任上。只有每年腊月二十至次年正月二十为封印期,为知县的一个月假期,知县方可以回家,由县丞、主簿、典吏等处理县衙日常事务。

  内宅东西厢房为客房,有上级莅临或同窗同科谊友来访,可做留宿之所。

县衙内宅 

县衙二堂

     穿过宅门,有一道屏门,由四扇转扇门组成。跟仪门一样,只有在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开 ,平时用于挡隔人们视线 ,屏门上原先绘有秦叔宝,尉迟恭二门神像以镇宅避邪。
  穿过屏门便是二堂,二堂外悬一联。曰: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其意不言自明,但值得注意的是下联的“愧”字少一点,而“民”字多一点,意即对百姓要少一点“愧”,巧妙的寓意是中国文字所特有的,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一个特点--含蓄。

  二堂是知县的日常办公室,知县每天除上午升大堂理事外,多在二堂办公,处理日常公务,个别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除此之外,多数的民事案件也常在这里审理。这是因为民事案件的审理不需要大堂的森严气氛。
 
  二堂正中屏风上绘有“松鹤延年图”,这与大堂的“山水朝阳图”相比,无疑多了几分生活气息,案上的令签也与大堂不同,只有黑色而没有红色 ,表明在二堂一般不判处死刑 ,屏风上方悬有匾额“ 思补堂”,原称“退思堂”,均为退思补过之意。知县坐在堂上,抬头便可见对面屏门上所悬“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这六个字提醒知县断案时要权衡三者,做到合法,合理又合情。

  明清时期,民刑案件的审理是分开的,刑事案件在大堂审理,民事案件则在二堂。在二堂断案时,知县通常是给原、被告讲一些三纲五常之类的内容,用这些封建伦理道德来教育他们,从而达到化解纠纷的目的,一般很少动用刑罚,除非当事人执迷不悟,顽固不化,单靠说教不能解决问题才用刑。

  县衙二堂


网址: http://www.iweeeb.com/w/%E5%B9%B3%E9%81%A5%E5%8E%BF%E8%A1%99%E7%BD%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