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庙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北京太庙


省份: 北京市
城市: 东城区
北京太庙地图:

点击地图区域不放拖动可移动地图, 使用左上角控制器可缩放地图.(地图位置标点偶有误差,仅供参考)

正在努力装载北京太庙地图...


简介:
太庙东城区天安门东侧。面积13.96万平方米,平面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门在南,四周有围墙三重。主要建筑为三进大殿及配殿,前面有琉璃砖门及戟门各一座,两门之间有7座石桥。明清两代为皇家祖庙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万历和清顺治年间曾多次重修,乾隆元年(1736年)大加修缮,历时4年,乾隆退位前又将三进大殿及配殿全部扩建。
景点类型: 寺庙*,遗址*
出行方式: 自助*,自驾*,市内*
适合人群: 家庭*,个人*,情侣*,朋友*
游玩项目: 摄影*,文化游*,观赏*
景点:

劳动人民文化宫

     现在三大殿中的前殿和中殿为展览室。后殿内设小剧场。正门外的东南的宰牲房和治牲房已改为图书馆。

三大殿

    

前殿是三大殿中的主殿,这里是皇帝举行大祀之处。

前殿始建于明代,明末清初被毁得只剩有中间三间和殿柱。顺治年间重修太庙大殿,完工后的大殿十一楹,深四楹,重檐列脊,殿额有满汉文对照的"太庙"。殿外的三重台基用汉白玉石栏环绕,月台御道正面依次刻有龙文石、狮纹石和海兽石。殿内的大梁为沉香木,其余用金丝榆木;地铺"金砖";天花板及四柱,均贴有赤金叶。殿内供奉木制金漆的神座,帝座雕龙,后座雕风。座前陈放有供品、香案和铜炉等。两侧的配殿设皇族和功臣的牌位。

中殿,宽九楹,深四楹,通过石露台连接前殿,殿外的石阶下左右各有二个石灯。殿内正中室供太祖,其余各祖分供于各夹室。神龛之外陈列着与神牌数目相同的帝后神椅,对于皇后的祭祀,明代仅供原配,清代兼祀继配。

后殿,四周围以红墙,有门五楹,殿九楹。殿外石阶中刻龙纹石,殿内供清朝立国前被追封的帝后神牌。

大戟

     :此门得名于门内外曾陈列有八个戟架,每个戟架上陈戟15枝,共陈戟120枝。大戟门有五个开间,当中三间均为前后三出陛,中阶九级,左右则各七级。门外东间有一座小金殿,专供皇帝祭祀时更衣盥洗所用。

五彩琉璃门

     :是祭殿的正门,此门得名于五彩琉璃的装饰。门内为玉带河金水桥,其作用和名称与紫禁城之内的金水桥相同。

正门

     :设于天安门内御路东侧,称太庙街门,是皇帝祭祀太庙时所走之门。该门与天安门内御路西侧社坛门相对称。太庙的正门在对外开放后,改设为长安街上现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正门。

总体布局

     :太庙的主体建筑为三大殿,大殿对面是大戟门。大戟门外是玉带河与金水桥,桥北面东、西各有一座六角井亭,桥南面为神厨与神库。再往南是五彩琉璃门,门外的东南有宰牲房、治牲房和井亭等。

太庙沿革

     太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改建。此后于清朝顺治八年、乾隆四年屡次修葺与扩建,太庙面积为139650平方米。

太庙在明朝时归内府神宫,清朝时归太常寺。明清两代每逢新皇帝登极,或有亲政、大婚、上尊号、徽号、万寿、册立、凯旋、献俘,奉安梓官,每年四孟及岁暮大袷等等,均需告祭太庙。

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于1926年将其命名为和平公园对公众开放,两年后归内政部。 民国二十年改为故宫博物院分院,次年8月对外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总理周恩来将太庙划拨给了总工会。太庙从此变为文化宫,设有剧场、电影院、球场、图书馆、展览室等等。

太庙位置

     位于天安门城楼东侧,原是明清两代皇家的祖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

太庙的位置是按照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国都布局"左祖右社"的规矩而安排的。"左祖",即紫禁城左前方安排有皇家祭祖的地方,这就是太庙。"右社",即紫禁城右前方安排有皇家祭神的地方,这就是社稷坛(现为中山公园)。

地址: 在东城区天安门东侧
网址: http://www.iweeeb.com/w/%E5%8C%97%E4%BA%AC%E5%A4%AA%E5%BA%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