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鼎湖峰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仙都鼎湖峰


省份: 浙江省
城市: 丽水市
县区: 缙云县
简介:
鼎湖峰景点是整个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 170.8 米,顶部面积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积为 2468 平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
景点:

金龙洞

     金龙洞,在下宫坑底东端山头上,后有妙庭观。从步虚山巅远望,它如三角锥体,中有空洞深邃,引人神往。元《仙都志)‘金龙洞,在步虚山东,中有二洞相连,通明开敞’。《旧志,云‘洞深不可测,道家谓洞天即此也,宋天僖四年(1020)投金龙、玉简于其中,。”宋范镇《东斋记事》:“道家有金龙、玉简,学士院撰文,具一岁中斋醮,投于名山洞府。金龙以铜制,玉简以阶石制。”周昭礼(清波杂志》“天下名山洞府,朝廷每岁投龙简。天圣中,下道录院定岁投龙简二处。”苏轼(壬寅二月决囚经历》“中使何年到,金龙自古投。”楼钥《北行日录):“有洞名金龙,一窦通独峰下,仅容小儿出入,而其中甚宽。宣和间尝以金龙镇之,为睦寇盗去”。一九九七年六月,金龙玉简被田村几个农民盗挖,仙都派出所闻讯后,用4天时间,将这批文物一一追回。
  这次出土的文物有五:(一)鎏金铜龙两条。龙长17.25cm,龙四足,造型类似于食肉恐龙,和明清雕刻、绘画完全不同。而八只龙爪更接近传说中麟麒之腿,是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二)铜爪两只。这铜爪,属凤凰一类脚爪。(三)铜钱二枚。唐国通宝,景德元宝。(四)残玉简二种。一为朱书木简,二为墨书木简。因简上文字数量过少,均不能通读。(五)小金片一块。文献记载和文物吻合。
  金龙洞,分上下两洞,上为金龙洞,南北曲折相通,是主洞;下为拍板洞。
  明朝中叶,刘姓入住伏虎岩下成村后,山民常在此祈雨,故又俗称笋川北海洞。明代樊砒有诗云“古洞翳树昼亦瞑,悬岩背日风常颠。抽身斜从石径入,披衣直上山之巅。遂有白云浮足下,似闻玉笛弄樽前。脱巾漫倚危石坐,不数蓬莱第一天。”
  拍板洞,清王诰诗云“谁将铁板劈分风,藏得元洲奏乐童。曾有霜钟应落叶,恰宜石鼓如孤桐。敲惊几辈筝琶耳,拍醒当场傀儡翁。邀笛步能同一处,请公高唱大江东。”
  金龙洞后山,为金龙山,最高处山岩,嗽崎相偎,十分壮观。岩上溅红魔斑,人称梅花岩。中有石碓、瓦罐和瓦片,相传是妙庭观古钟楼遗址。

忘归洞

    
  忘归洞,在鼎湖峰西,上前湖村东,洞口朝北,正对小龟山,故俗有望龟之称。宋楼钥《(行日录)“眇视林间,有巨石屹据如雪。且行且观,遇道童问石之名,云有洞名忘归。既惩初阳之失,遂回登焉。洞中可容数十人,四旁嵌空如出镌斫,旁有小洞,又一石横陈如台。松风清微,俯和端漱,是真使人忘归也”。(仙都志)“忘归洞,在仙都山西,可坐数十人。洞外有石,耸出溪流之上。游者登览尽得仙都之胜,使人忘归,名忘归台。”明缙云知县李时孚有诗云:“天风吹我我能闲,常伴高人到此间。野草牵衣香不断,长松落影夜将阑。山云欲含龙归洞,海月初升鹤到檀。对酒横琴盘石坐,果然今日不知还。”
  忘归洞,康熙(缙云县志)称:“因朱晦翁诗有‘解鞍盘礴忘归去 之句故名。”其实早于朱熹的宋奉直大夫胡志道,有《忘归洞》诗存世。缙云县历史上以忘归为名的,始于李阳冰<忘归台铭)。忘归台,缙云有二处,一在五云镇吏隐山,二在仙都忘归洞前,上建有忘归亭。

仙都山

     仙都山,古称缙云山,缙云县以山得名。仙都山《隋书·地理志》“括苍有缙云山。”贞观元年(邱7),唐太宗按地理形势,把全国分为十道,浙江属江南道。缙云山是江南道名山之一。唐(元和郡县志)“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一统志)“在缙云县东二十三里,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天宝七载有彩云仙乐之异,敕改今名”。唐司马承祯、杜光庭以为三十六小洞天第二十九,名玄都祈仙洞天。奇峰凡百有六。{太平寰宇记)引谢灵运《名山记》云“孤石干云,可高三百丈,黄帝炼丹于此。”又《郡国志》云“缙云有瀑布,日照如晴虹,风吹如细雨”即此;道光(缙云县志》云“又名朋峰山……山巅有石屋,世传为洞天之门。”所谓朋峰山,当鼎湖峰、步虚山和仙都井高,而得名。宋文学家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岩洞》云“其最号奇秀,莫如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栝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宋初李建中有诗云“岩岩仙都山,肃肃黄帝宫。巨石临广泽,千仞凌高穹。肇当融结初,全得造化功。深可蟠厚壤,峭疑截冥鸿。云骈去路存,丹鼎遗迹空,抽润草心碧,敷香
   莲叶红。升龙攀矫矫,飞风鸣邕邕。而我集仙署,尝比瀛洲雄。星移婺女间,夙驾浙水东。列觉毛骨爽,坐如羽翼冲。万事皆爽埃,一气归鸿蒙。遐哉上圣道,邈与元化同。金简奠至诚,玉书铭代工。功成鲜冠剑,栖息期此中。”宋人吴说有诗云“佳住从来说鼎湖,兹游直欲到清都。参天五笋干寻许,坠地金莲十丈无。江观便思眠一柱,海山今喜识方壶。直须买取鹅城绢,要图沧州水墨图。

轩辕辙迹

    
  步虚山石笋漏中,有一条南北走向依山而生的山沟。如车轮压碾痕迹。刘宋郑缉之《,日东阳记)“独峰山,一名丹峰山,昔黄帝尝乘龙车登此山,辙迹犹存。”宋楼钥(j[行日录》:“石壁隐隐,有车辙,世言黄帝由此飞升。”宋代书法家苏舜元有诗云:“龙车风辇人瑶天,辙迹高悬不可攀。唯有风吹鼎湖水,青莲花叶落人间。”
  苍龙峡即仙都山和步虚山谷口,中有鼎湖峰如龙直立。明王沂《三才图会·仙都山图广此鼎湖峰也,傍有伏虎岩,苍龙峡。出峡登舟,则顺流练溪,上群玉台。”元陈旅有{缙溪道士)叙其胜“缙云溪上缙云山,春水流出桃花湾。白头道士鹤为马,月明骑过居庸关。”

凌虚洞

    

  步虚山,奇峰嶙峋。在步虚亭下悬崖陡壁间,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远眺如蚁巢,近看如蛋窝,有的直径不逾一寸,有的足有二三 尺;个个坚硬似铁,油黑发亮,其重异常。这大大小小石蛋之间,组成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洞壑。据地质专家考察后认为:步虚山斯原来是个小小的火山口,当喷发结束前夕,洞口立即被回填的岩浆牢牢封住。这时管道内高速运动的炽热岩浆,裹着沙石,纷纷滚动变成球形。当火山停喷骤然冷却时,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熔岩球,球泡和石泡。后来经过一亿多年的流水冲刷和自然风化,火山口通道内壁也逐渐破裂坍落,慢慢露出这古怪而神奇的洞壑来。由于地处高踞云空的峭壁之上,且无藤蔓可攀,是蝙蛹栖生的地方,故称蝙蝠洞。人们游到此,可望而不可及,以为这就是登天入仙之处,故也叫凌虚洞。

仙水洞

    
仙水洞,也叫水仙洞,在步虚山西坡的悬岩陡壁间,它上有片云亭,下临练金溪,北有滴水洞、坐禅洞,南为鼎湖峰,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之一。
   仙水洞,离溪面五十多米,古时候架梯攀缘可上。洞口面溪,圆如镜子,故又称镜岩。洞顶岩窦间,有乳质的泉水,下滴成池,清澈见底。春夏不多,秋冬不少。水质清淳甘凉,久蓄不腐,相传轩辕黄帝就用此水来炼丹。人们经常喝它,能消百病,轻体态,益寿延年,故名仙水。世世代代以来,附近的山民,都说是水仙娘娘显灵的缘故。梁代文学家、著名道士陶弘景写有{水仙赋)传世。后来,唐代道士周景复饮了此水而成仙。
  仙水洞,古往今来吸引过许多达官贵人和文宗巨匠:段成式、皮日休、陆龟蒙、赵扦、沈括、李之仪等都留下他们活动足迹。现散在洞内外的唐宋摩崖石刻共38处,是我国文物瑰宝。人们游览到此,不但可以领略神秘洞府的仙山意境,而且还可以品尝到沁人心脾的玉液琼浆。宋人赵扦有诗云“路人云端步步轻,洞中涓流一泓清。不逢真侣仙踪在:犹喜摩崖纪姓名。”
仙水洞

“鼎湖胜迹”题刻

    
“鼎湖胜迹”题刻
  鼎湖峰下,有“鼎湖胜迹”四个大字,它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折江巡抚常居敬和同年(榜)友浙江藩司(承宣布政使司)曾士彦、良司(提刑按察使司)廖恒吉一起游览仙都时题写的。常居敬,心吾,字明湖广武昌卫军籍,江夏人。万历二年进士。十八年九月,以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二十一年三月调南京青田石门洞也存有“心吾诗碑一方”。

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

    

  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

目前为止,这是全国最大的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它由八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总结性地概括了黄帝的生活年代和生平史迹,伟人的评价,还陈列了黄帝时期的文物文献资料。第二部分为中华民族祖先的由来和形成。在经历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及各个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之后,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生活在中国这一广大地域的数十个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第三部分为黄帝功德。轩辕黄帝降服炎帝、诛杀蚩尤,统一中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他同时创造了文字、音律、教人们种桑养蚕、种植粮食、捕鱼狩猎、建房制陶等。总之,我们通常所说的衣、食、住、行、农、工、商、医等方面在黄帝时代均已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为铸鼎仙化、北陵南祠。说明了黄帝铸鼎炼丹飞升,“北陵南祠”格局的形成。第五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部分为历代赞颂。即历代名人对轩辕黄帝的评价。第六部分为寻根问祖。这里分列了中国四百多个姓氏的来源。第七部分为中华英杰。详细阐述了在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所涌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及他们对后世所形成的巨大影响。第八部分为民族团结一统。再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疆域变革。在疆域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

黄帝祠宇

    
黄帝祠宇,原名缙云堂,曾是轩辕黄帝三大行宫之一——三天子都所在地,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 326 - 334 )年间,为中国古代道教活动中心地之一。黄帝祠宇坐东南朝西北,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是我国南部祭祀、朝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
黄帝祠宇
黄帝祠宇

网址: http://www.iweeeb.com/w/%E4%BB%99%E9%83%BD%E9%BC%8E%E6%B9%96%E5%B3%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