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帝陵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陕西黄帝陵


省份: 陕西省
城市: 延安市
县区: 黄陵县
景区级别: AAAAA
门票价格: 91元
陕西黄帝陵地图:

点击地图区域不放拖动可移动地图, 使用左上角控制器可缩放地图.(地图位置标点偶有误差,仅供参考)

正在努力装载陕西黄帝陵地图...


简介: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墓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传说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世于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桥山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陵冢在桥山之巅桥山有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在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
  黄帝陵冢在山顶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砌花护围。四周古柏成林,幽静深邃。历代政府对保护黄陵古柏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据黄陵县志记载,桥山柏林约4平方公里,共63000余株。
景点类型: 陵墓*,AAAAA*
出行方式: 自助*,自驾*,长途汽车*,火车*
适合人群: 家庭*,情侣*,朋友*
游玩项目: 摄影*,文化游*,观赏*
景点:

轩辕庙

     轩辕庙,也称黄帝庙,座北朝南,占地约9.33公顷。庙院长140米,宽84米。主要建筑有庙门、诚心亭、碑亭和人文初祖殿。院内有古柏16颗,最珍贵者当属“黄帝手植柏”与“汉武挂甲柏”。   庙院内最主要的建筑是“人文初祖”殿,初建于明朝,后代屡有修缮。人文初祖殿占地283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门额上悬挂着程潜先生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写的“人文初祖”四个大字。
轩辕庙

印台

     印台山在桥山之南,与桥山黄帝陵遥遥相对。其形如印,传说是轩辕黄帝的玉玺大印埋藏处。印台山山势陡峭,其东坡和西坡风景空间丰富,登山小路穿插其间,曲径深幽,山上多林木,潺潺沮水从山下流过。印台山顶原有古塔,后毁。从 印台山峰顶北望,桥山994米 峰与功德坛、沮水以及印台山之间的景观形胜,尽收 眼底,是总揽桥山山川形胜、体验桥山宏伟庄严气势的最佳视点。清代韩必显有《印台山》一诗日:览胜鸣金上,瑶台倚印峰。沮河吞巨壑,桥耸傍无踪。日观河山胜,云?吖诟欠辍5歉哂τ懈常?飞旗漫将从。
印台山

黄帝陵

    

黄帝陵

轩辕黄帝
发布时间:2008-3-6 22:11:00 浏览:134 次 发布人:黄帝陵基金会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在那部落间战争纷起之时,黄帝以其非凡的才华,率领部族,从而征之,以战争手段制止了各部落间的混战,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从而促进了各部族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综览有关文献,反映黄帝在建立国家雏形方面的贡献包括,官名皆以云命,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制民,制礼仪,施教化,创立典章为治世准则;反映黄帝时代的物质文明包括,顺四时之宜布种百谷草木,蒸谷为饭,作杵臼釜甑,淳化鸟兽虫蛾,作衣裳、冠冕、扉屦,造房屋、车辆、舟楫、弓矢和采铜以冶铸;反映黄帝时代的精神文明包括,占日、月、星气,作甲子、算数,定历法,造律吕、图画,重医药和创造文字等。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黄帝时代已从采集渔猎、漂泊流徙、穴居野外的“野蛮”生活,跨进了农业经济、铜石并用、相对定居和社会有一定分工的“文明”时代。
 
   在根据文献记载探索黄帝的生平活动及其贡献时,证之以考古发现和研究,即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仰韶文化出现在距今六七千年前,延续时间约两千年,其下限距今约五千年。仰韶文化分布地区,以黄河流域中游为中心,东至河南河北山东;西至渭水上游、洮河流域;南至汉水中游;北至河套地区都有发现。
 
   再看文献记载黄帝的发明制作与仰韶文化出土文物相比较,如《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半坡、姜寨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石制铲、镰、锄等工具和粟,还有饲养牲畜的圈栏遗迹和鸡、犬、马、羊的骨骼。再如《云笈七签》载:黄帝“作灶”,半坡遗址发现有大型长方形炉灶,姜寨发现灶坑2 0 0多处。三如《周易·系辞》载:黄帝:“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半坡、姜寨遗址都发现有石杵、石臼、磨盘等。四如《白虎通义》载:“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暑”,半坡、姜寨等地发现有地面木构建筑和半地下室建筑。五如《拾遗记》卷一载:黄帝“始造书契”(书契即文字),半坡、斗门的陶器和兽骨上都有文字的雏形。特别是陕西省黄陵县,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有40余处,遍布大小河川两岸的第二台地上。据调查所见,无论是遗址堆积还是遗物,都相当丰富。其中北靠桥山、西南临沮水的“桥山遗址”,面积有25平方公里,虽因长期以来居民区使遗址受到严重破坏,但文化层的堆积仍有1.5米,可辨器物有尖底瓶、盆、钵、罐;除彩陶外,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等。
  
   历来尊轩辕为黄帝,是因为农业在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性以及轩辕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杰出贡献,而农业与土地分不开,因黄土高原土色黄,所以尊部落联盟首领轩辕为黄帝。尊黄帝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是就他对中华民族文明贡献而言。始祖的涵义为初始有功德而受人们尊敬的先贤,《说文解字》释曰:祖,“始庙也。”段玉裁注:“始兼两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总之,祖的涵义为始、初、先。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统一体,今天的中华民族包括了56个民族,追溯到黄帝时代,随着战争的统一,国家的雏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祖国的大地上,已为中华民族的多元统一体奠定了基础。《史记·五帝本纪》还记载了黄帝曾“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于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这里约略可见黄帝时代的疆域。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进程中,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灾难深重的岁月,黄帝开创的中华文明将亿万炎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黄帝的历史文化经五千年而绵延不断,是伟大中华文明的渊源所在,为建设家园促进祖国的进步,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帝陵

    

黄帝陵

黄帝陵分为庙前区、轩辕庙区和陵园区。

  庙前区:位于轩辕庙前,由入口广场、印池、轩辕桥、桥北广场、龙尾道、庙前广场以及两侧相关景观构成,由南而北纵长250米,中间为印池。从入口广场起,地势沿庙轴线逐步上升,轩辕桥横跨印池,登龙尾道经庙前广场至庙门。庙前区气势宏伟,印池四周绿树成荫,石阙、望柱等建筑小品造型古朴庄重,形成优美的空间环境。
 
   轩辕庙区:位于桥山东麓,由古柏院、中院、祭祀大院(殿)三部分组成,呈长方形,面积18公顷。
 
   古柏院由南而北,其建筑依次排列有轩辕庙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殿。进入庙门,左有“黄帝手植柏”,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古柏院西侧树有: “香港回归纪念碑”,由香港特区政府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题; “澳门回归纪念碑”,由澳门特区政府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题; “整修黄帝陵捐献资金功德碑”,由黄帝陵基金会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树立。人文初祖殿最早建于明朝,后代屡有修缮,门额上“人文初祖”匾,字系爱国将领程潜所题。人文初祖殿前东侧有江泽民、李鹏分别为黄帝陵题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发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石碑。碑廊里,保存着北宋以来历代帝王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和保护黄帝陵庙的圣旨、法令等石碑44通。人文初祖殿前西侧有“汉武挂甲柏”,相传为汉武帝征朔方还,祭黄帝陵挂甲于此而得名。
 
   中院位于古柏院与祭祀大院(殿)之间,横贯东西,连接南北,形成交通枢纽性空间。
  
   祭祀大院(殿)为举行祭典仪式所在地。从中院经宽阔石阶登高4米,进入面积1万平方米可供5000人举行祭祀活动的祭祀大院。大院北端有4 0米×40米的方形石质建筑轩辕殿,简洁而宏伟,坐落在三层石台之上。大院御道两旁各分列九尊青铜牛鼎,南侧二层台上置八尊青铜鸿叔簋。大院设角楼和三出阙,东西两侧23米宽及北部隧道顶均设柏树林带。
    
   陵园区:位于桥山陵区主轴线北部,由古柏、下马石、祈仙台(汉武仙台)、享殿(祭亭)、龙驭阁和黄帝陵冢组成。沿登山大道而上,有条通往黄帝陵的古道,叫登陵道。黄帝陵冢位于古柏群中,高3.6米,周长48米,砖砌花墙护围。冢前有一石碑,上刻“桥山龙驭”四字,为明朝嘉靖年间所立。再前为祭亭,亭中置一高大石碑,上书“黄帝陵”三个大字,为郭沫若先生于1958年遵毛泽东主席嘱敬题。祭亭前有广场,为华夏儿女敬拜黄帝的重要场所。在距黄帝陵冢约400米的道路旁,有一通明朝嘉靖年间的石碑,称“下马石”,上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古代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下轿,步行至陵前,现代乘车者亦在此下车,以遵祖规。
   
   黄帝陵冢正北、桥山之巅处,建有一座高2 0米的龙驭阁,传为黄帝驭龙仙去的地方。登上龙驭阁,整个黄帝陵景区一览无余。
   
   黄帝陵冢南侧有一高大土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又称“祈仙台”,相传为汉武帝1 8万大军祭祀时修筑,登其上可远眺四面八方。

黄帝陵

    

黄帝陵


自助旅游指南:     从西安火车站广场南侧的汽车站有车直达黄帝陵,车程约4小时,车票20元
传真: 0911-5212742
电话: 0911-5212742
地址: 黄陵县城东关
网址: http://www.hdl.org.cn/
电子邮箱: lbwb@vip.37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