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寺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扬州大明寺


省份: 江苏省
城市: 扬州市
景区级别: AAAA
门票价格: 45元
扬州大明寺地图:

点击地图区域不放拖动可移动地图, 使用左上角控制器可缩放地图.(地图位置标点偶有误差,仅供参考)

正在努力装载扬州大明寺地图...


简介:
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大明寺地处城北蜀岗--瘦西湖风景区的蜀岗中峰。它依山面水,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园林风光于一体的宗教旅游胜地。

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年间(公元四五七--四六四年)故称“大明寺”,又称“栖灵寺”;又因其位于唐城之西,亦称“西寺”。唐时,栖灵塔毁于雷火,宋代重建,不久又毁。于后,寺名亦由栖灵寺复名大明寺。到了清代(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看到“大明”二字很不高兴,认为扬州人思念大明朝,故敕名为“法净寺”。这样一直延续到一九八零年,鉴真大师的塑像从日本“回国探亲”,才得以恢复原名“大明寺”。
景点类型: 寺庙*,AAAA*
出行方式: 参团*,自助*,自驾*,市内*,长途汽车*,火车*
适合人群: 家庭*,个人*,情侣*,朋友*,老人*
游玩项目: 文化游*,许愿进香*,观赏*
景点:

大明寺鉴真药草园

    
大明寺鉴真药草园
    大明寺鉴真药草园分为“寒苦园”、“温甘园”、“东渡园”三个区域。栽培了近一百多种药用植物,并引进日本大和当归黄连、甘茶等日本特产。
    而且在日本岐埠市并建有鉴真药草园分园,成为终日两国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和临床应用的基地。

西苑芳圃

     西苑芳圃亦称御苑芳圃,坐落于大明寺平山堂之西侧,初建于清雍正年间,后为迎接乾隆帝南巡陆
续修建。乾隆元年(1736),扬州巨富光禄寺少卿汪应庚购地数十亩扩建劳圃,并重建平山堂。乾隆五
年(1740),两淮灾荒,汪少卿又独力捐赈,救活几十万饥民,汪应庚美名传至朝廷,高宗尊呼“大勋
卿”。乡民立汪应庚《赈荒功德碑》四石,惜今无存。汪应庚不断增修御苑,至乾隆十六年(1751),
高宗首次来扬时,劳圃已步步引人入胜。咸丰年间芳圃受兵燹毁损。同治、光绪年间有所修复,此后日
渐凋零,只见古木藤萝,荒池怪石,凄凉景像使人感喟无穷。1951、1963、1979年均有修缮。1980年大
修,1991年又经改建,现在的西苑芳圃,山水布局景色自然,新颜胜于旧貌。园中青松绿竹,层峦耸翠,
疏密有间,其形多样,风姿各有意境。园之中部一池清泓,碧波沦涟,池中有屿二处,大小不一,神色
各异。环池四周,岗阜起伏,绿荫夹道,宛如深山幽谷。一年四季青山绿水,山明水秀,给人们一种美
好的感受。御园之中景点甚多,所建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繁简得当,相互掩映,目迷五色,令
人襟怀爽畅,陶醉其间。
康熙御碑亭 亭四方形,单檐歇山,四周有廊,每壁皆饰以扇面形镂空花窗。此亭除东墙外其余三面均开门。亭内御碑一方嵌于东壁,乃康熙帝所题杭州灵隐寺之五言诗。杭州之景何故立于扬州?试观高承爵著述,自可解谜。康熙二十八年(1689),圣祖第二次南巡,道经维扬,当时扬州知府高承爵系满洲正白旗人,其兄高天爵与帝甚密,高承爵奉旨先越江,后又随驾驻跸杭州。帝北归时,高承爵又送驾至山东滕县三公桥,在御舟中帝赐宸翰《灵隐》诗一首,并钦升高承爵为江南江苏按察使。高承爵于康熙己巳年(1689)三月十六于扬州大 明寺内立此碑。 西苑芳圃

西苑芳圃 乾隆御碑亭 亭单檐歇山顶,坐北朝南,三面敞饰,北墙嵌御碑三方。据《重修平山堂欧阳文忠公祠》碑刻记载,乾隆曾五次南巡维扬。乾隆每到扬州都要多次游览大明寺平山堂,每游一次都要写不少诗篇。据《平山堂图志》记载,乾隆宸翰共有三十八首,其中绝句三十一首。今在御园内陈列三块石碑。从三方御稗可看出乾隆的书法集柳公权、赵孟之精髓,笔法华实,美峻流畅,活而有力,是书法爱好者收藏的珍品。

第五泉 乾隆御碑亭向南有一片梅林,梅林之南有一小池,称“上池”,池旁有 一风亭,亭为六角尖顶,面东有匾曰“待月亭”。亭前有一口深井,开挖于大明年间,古称“下院蜀蜀”。唐元和九年(814)状元张又新著有《煎茶水记》曰:“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因此扬州大明泉水誉称第五泉。后因动荡,此井湮没。明僧沧溟和郡守王宗贯、卫使李铠于大明寺掘地复得此井,井内有残碑,上有“大明禅寺”数字。嘉靖年间巡盐御史徐九皋于井旁立石,碑高二米,上书“第五泉”。三个大宇,字形丰腴壮丽。 西苑芳圃

西苑芳圃 天下第五泉 在芳圃中有清池一区,环池丘冈起伏,遍植古木翠竹,池中有一小屿,小屿之上建一方亭,乃1963年复建之“美泉亭”,造形别致。亭顶开有孔洞,光透亭中泉井,此泉古称“塔院西廊井”,开挖于唐代景福年间(892-893)。欧阳修知扬州时,曾在此建“美泉亭”。苏东坡知扬州时曾与发运使端彦等品尝塔院西廊井泉水与下院蜀井之泉水,品尝后以塔院西廊井之泉水为佳。后亭毁井亦埋没。乾隆二年(1737),汪应庚凿池种栽莲花时发现此井,井围15尺,深20丈。井中得唐景福钱币数十文,又有古砖刻“殿司”二宇,塔院西廊井又复如初。蒋衡的老师王澎曾在雍正六年于无锡惠山书写过“天下第二泉”,为此高知府向七旬高龄的王澎请书“天下第五泉”。王
澎当时虽身患疾病,但仍欣然题书“天下第五泉”,其书挺拔清秀,不减往年之俊美。此后“塔院西廊井”
誉称“天下第五泉”。高知府立石刻于寺内西园中,石刻刀法苍劲有力,刀锋明快。此石刻后移立于大明
寺山门外西偏壁上,与东偏壁上的淮东第一观石刻两相对应。道光癸巳年(1833)初夏,王诚书“天下第
五泉”小石刻一方,现立于美泉亭旁。

黄石假山 御园黄石假山共有二处,第一处称“上山”,位于第五泉之东侧。造形如狮于盘山图,山中叠有石屋两间,左室洞谷,右室悬崖,岩山倒挂。南麓叠有园门,飞峰横跨山涧,山顶一峰,构思精美怡人。 第二处堆叠之黄石假山,称“下山”,位于劳圃清池东部,曲洞临水而起,高五丈许,外峻内空,上下共分七层,通道盘旋,迂回曲折,时洞时天,时狭时阔。中部叠有空谷,谷形有方有长,有高有低,上建天桥,下筑通道。山顶峰峦起伏,山背悬崖峭壁,势如刀劈。假山石矶、石濑、石坡、石步,点缀天然。此假山是1963年利用园中旧石堆叠而成,系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叠石名家王庭余的后裔王老七所叠之佳作。其特点是假山宜真不便宜假, 西苑芳圃
宜整不宜碎,突出峰秀点,石纹仔细配。又道是真山似假则名,假山似真则绝,叠石散碎则假,峰多纹乱则
碎。王老七遵循叠石要点,避免碎乱忌讳。所叠黄石假山气韵生动,奇雄异幻,秀丽多姿。

西苑芳圃 船厅 黄石假山西侧,由蹬道顺坡而下,越青石小桥而至汀屿。天下第五泉屿 北有浮突水面的清式画肪船厅三间,单檐歇山,西次间以短廊连接方阁。此船厅于1963年由城内迁来,在船厅之上环视风光,亭榭巧合,参差错落,池水波光,景树荷浮,回味无穷。

鹤冢 在第五泉东有“鹤冢”一座,依墙而筑。清光绪十九年(1893),徐星槎曾 纵双鹤于平山堂前鹤池内。住待星悟掸师极为珍爱,任双鹤饮啄自适。后一鹤因足疾而毙,一鹤则巡绕哀鸣,绝食以殉。星悟深为感动,葬双鹤于此冢。并立碑曰“无意羽毛之族,尚有如此情义,而世有不如羽禽之道义,乃可悲可愧乎?”湘南李郁华攫《双鹤铭并叙》,并勒石嵌于大雄宝殿东廊南,文曰:“两淮副转运使星槎徐君,既茸治平山堂,纵双鹤其中,主僧星悟珍护之,俯仰池亭,饮啄自适。未几,一鹤病足毙,一鹤巡绕哀鸣,绝粒以殉。呜呼!义矣!星悟坎地而瘗之,并树碣其前,题曰:‘鹤冢’,而乞 西苑芳圃
余为之铭,铭曰:‘有鸟有鸟鸣在阴,翩然比翼怀好音。胡为羽化趾相寻,义不独生明素襟。露高松兮滴
沉沉,琴夜月兮响喑喑。生并栖中中林,死同穴兮芳岑。相彼羽族兮而贞烈其心,世之不义愧斯禽’。”
光绪乙未冬十月湘南李郁华果仙父撰并书铭文简洁感人,书法宗颜鲁公字体,其拓本从晚清至今成为著名
碑帖。
西苑芳圃 听石山房 由鹤冢经康熙碑亭,沿山间石径斜路越过竹林折而向西,便是“听石山房”。山房南背山,北临水面,阔四楹,单檐歇山,此房1979年由城内“辛园”拆迁而来,俗称“柏木厅”。南首有假山一座,用太湖石堆叠而成,山石磊磊,山峰高低错落,其形俊美。假山宽12米,高5米。 中部叠有空谷,并有通道两条。假山南部屏墙,风至而回北,传至山房即可听到山风刚劲,风擦壁如琴,风人穴如筒,风搏柱如钟击之声,风触各物,声各有异,奇音妙响,谓之“听石山房”。朝北厅前筑平台架于水上,是品茗观鱼佳处。游人至厅不仅可品尝五泉茶水,而且可以看到鱼跃争食妙趣横生之景。

楠木厅 遥对“柏木厅”之北丘,突起之处便是一座三开间清初时期的楠木厅,系1979年从城区南来观音庵内迁来,飞檐翘角、制作精细。大明寺为弘扬佛法,在楠木厅设“佛光艺术宝殿”,殿内供释迦牟尼成佛图和弥勒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千手千眼观世音、圣水观音、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西方极乐世界图等,图像画面由七色光丝组成。佛像庄严慈悲,观后心情净化,有消灾奉善之神感。
西苑芳圃

石涛墓塔 石涛(1642-约1718),俗姓朱,名若极,石涛为其字,清画家。全州 (今广西全县)人,明靖
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朱享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尚幼,被太监带走。后为僧,取
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后人误传为道济)别号清湘陈人、大涤子、苦瓜和尚。早年云游四方,一边修佛,一
边习画。曾居安徽宣城敬亭山,作画多以黄山为题材,为“黄山画派”的重要成员。康熙二十年(1681),
迁居金陵,后又旅居京都,与著名画家王原祁等人交往甚密,艺术上获极大提高。晚年定居扬州,所画山水、
人物、花果、兰竹等无不精妙。且能熔铸千古,自创一格。其构思之奇妙,笔墨之神化,题诗之超逸,均表
现出他的风格。他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搜尽奇峰打草稿”,要“借古以开今”,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
在当时画坛上独树一帜,为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其画风对后来“扬州八怪”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其代表作
有《十六阿罗应真图卷》、《云山图》、《泼墨山水卷》等。并著有《石涛画语录》,以及后人所辑《大涤
子题画诗跋》等。据《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载:万石园即以石涛和尚画稿叠置的。钱咏《覆园丛话》亦记有:
何园片石山房系缘于石涛和尚手稿。康熙四十六年,石涛老死于杨州,葬于蜀冈隆庆寺后,其墓建于蜀冈平
山堂后,无塔无碑。石涛生前曾自画“墓门图”,并题“谁将一石春前酒,漫洒孤山雪后坟”。原墓已湮没
难寻。1953年,建纪念塔于“谷林堂”后,包契常题写“石涛和尚纪念塔”。塔阴由李梅阁题文:“石涛和
尚画,为清初大家,墓在平山堂后,今已无考。爰补此塔,以志景仰。“文化大革命”中,纪念塔被毁。19
80年,扬州市文管会拨款4000元,筹立石涛和尚墓塔和清代画家莲溪和尚墓塔,经多方收集,在平山乡征集
到旧塔四座,并修复齐全。1993年秧, 大明寺能修 法师立石涛墓塔于楠木厅北侧,同时,立莲溪和尚、能
勤大和尚、瑞祥大和尚墓塔于其附近。

仙人旧馆

    

仙人旧馆位于大明寺西侧,院墙上有一八角形门洞,上嵌:“仙人旧馆”砖额,此额乃星悟禅师所题。
按:星悟系欧阳裔孙,在拓本中有“欧阳子之家”之印章。仙人旧馆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文忠公祠
三部分组成。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江西吉水人,生于北宋景德四年(1007),卒干熙宁五年 (1072)。字永叔,别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天圣年间中进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于庆历二年(1042),入京知 谏院谏官,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后遭贬谪,于庆历五年贬为滁州太守。 庆历八年知扬州。一年后,欧公于皇礻右元年(1049),以眼疾隐退,求移颖州(令安徽阜阳)。后仁宗对欧阳修被诬有所觉察,欧公于嘉礻右五年(1060)官至枢密副使(副宰相)。
仙人旧馆
仙人旧馆 平山堂 进入仙人旧馆,便是古风流溢的“平山堂”,此堂初建于宋庆历八年欧阳修知扬州时所建。42岁的欧阳修初到杨州后,政务庞杂,应接尤多,但纲目不 乱,关心民瘼,秤击暴敛,深受百姓爱戴。欧公在公务之余,寄情干山水诗酒,游目骋怀,筑平山堂作讲学、游宴之所,数月而成。平山堂前筑石台,围以栏槛,欧公亲植柳树,时称“欧公柳”。因望江南诸山,含青吐翠,飞扑于眉睫而恰与堂平;加之欧公内心所思,江南及各路诸才子,若可攀跻,寄此情于此景之中,故定堂名为“平山堂”。北檐下有清光绪二年(1876)林肇元所题匾额:“远山来与此堂平”亦点明含义。嘉佑八年(1063),山堂朽,工部郎中刁约领扬州事时重修山堂。封闭前庭,改制为行春台。南宋绍兴末年台圮,隆兴元年(1163)至嘉定三年(1210)多次兴毁。元代一度荒废。明万历年间,知府吴秀重建山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刑部主事江都汪懋麟与太守金长真又扩建山堂,并建行春台。康熙帝南巡维扬时,至平山堂题“平山堂”、“贤守清风”、“怡情”、“澄旷”四额,并制《平山堂》诗一首。乾隆元年(1736)又整修山堂,规模益大。为记此事,在平山堂南,东壁面西处有乾隆元年七月两淮都转运盐使尹会一撰并书《重修平山堂》碑石一方。咸丰年间,平山堂毁于兵燹。 今日之平山堂是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重建。其建筑为宏宇敞口,面南五楹,七架粱,前有卷栅廊。在明间北廊柱轴线上设落地罩,从罩到檐柱以北设走廊与“谷林堂”相连,今平山堂为方浚颐所题。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题“风流宛在”,乃追怀欧公韵事而书,书法流畅, 看来其“流”少一点而“在”多一点,用字活而非错,回味其意欧公风流仍在。 山堂建成后,欧公寄书前任太守韩琦曰:“独平山堂占胜蜀冈,江南诸山一目千里”。可见欧公于平山堂前眼界宽广而心旷神怡,故清代彭玉麟有“放开眼界”之匾。 1979年又事大修,山堂面目一新,令人流连往返。 仙人旧馆

仙人旧馆 欧阳文忠公祠 欧阳修知扬州时,民感其德,曾建生祠于“旧城”,岁久祠废,后移 于平山堂后。乾隆五十八年(1793),盐运使曾 按宫廷藏本临摹欧阳修图像悬于壁间,咸丰年间,祠毁于兵 。光绪五年(1879),两淮盐运使欧阳正墉集族人白金五千余,以楠木重建今日之欧阳文忠公祠。祠堂面南五楹,九架梁,单檐 山,四周皆卷棚廊,挑角正檐,梁柱皆方,迎面装雕花隔们,次间后壁置落地雕花罩格。明间设神龛,龛壁供欧阳修石刻像,此像于光绪五年九月由欧阳修裔孙江苏侯补道欧阳炳按清宫内府藏本临摹滁州醉翁亭欧公画像;石刻像上方由欧阳正墉临摹乾隆壬申年(1752)为欧阳修画像题之御书,欧阳修石刻像与题书由邗江著名石工朱静斋勒石,刀工精微,欧公容颜微笑,胡须纤细有波,加之石面稍凹,刻纹有反光作用,造成远看白胡须,近看黑胡须,此像不仅黑白有变,而且从任何角度看,欧公双目均与观者对视可亲,欧公双足均向观者,栩栩如生世称神品。

谷林堂 位于平山堂北处,元佑七年(1092)二月苏轼56岁知扬州,八月离任,历时半年,苏轼为纪念恩师欧阳修建“谷林堂”,堂成后作五言诗曰: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地秋风初。我来适雨过,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以诗的第一、二句的第二个字“谷”“林”为堂名,宋以后久不存。清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在真赏楼旧址处建今之“谷林堂”并题额,方浚颐题联曰:“遗志在栖灵,稚竹老槐,风景模糊今异昔;开轩偕真赏,焚香酹酒,仙踪戾止弟从师。”额与联今无存。该堂坐北朝南,面阔五楹,七架梁,前后单步梁木构架,前廊置木栏,后为白粉墙,封檐封山。东山墙与大明寺大雄宝殿相连,堂上悬“谷林堂”额,三字系扬州浅刻家黄汉候集东坡法帖。东壁悬扬州书画家李亚如草书“谷林堂”诗,西壁悬《赤壁夜游图》,堂内陈设古朴典雅。 仙人旧馆

栖灵塔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于大明寺内建栖灵塔, 塔高九层,雄踞蜀冈,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甚快,已成为全国第三大都会,繁华仅次于长安洛阳。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临栖灵塔赋诗赞颂。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古往今来观光者无不感喟怅惘。

基础工程 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谷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励图宏
业。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选址重建栖灵塔并立奠基石,仪式隆重。端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主持大明寺工作,率众僧省吃俭用,募化资金,虔心操劳。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12月7日正式动工打桩,工程桩柱36根,另有锚固桩9很。每根桩径为0.9米,桩深25米。不久栖灵塔将以空前之新貌展现于人间。


栖灵塔设计
能修法师欲以一流的风采,恢复当年栖灵塔之优峻,专请扬州市建筑设计院精心设计,塔身方形、平面为22米×22米,底层面积484平方米。 九级佛塔置于2.50米高的承台之上,塔下设地宫4.00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木构楼阁式,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风格仿唐,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平座与屋檐由斗拱支撑,出檐大而平,柱以腰鼓形,窗形直棂。塔高各层不一,第一层8.20米、第二层6.30米、第三层6.20米、第四层6.15米、第五层6.10米、第六层6.05米、第七层6.00米、第八层5.95米、第九层8.50米,塔尖10.55米,总高度为70.00米。该塔设计气势雄伟,建成后雄踞蜀冈,扬州景观尽收眼底。栖灵塔建筑总造价约在一千万元以上,大明寺为重建栖灵塔募化缘起,敬望海内外缁素大众,护法擅越,广种福田,共襄胜举,则功德无量矣!大明寺对募化一千元以上者,在栖灵塔塔廊立石留名。

栖灵塔

谷林堂

    
谷林堂 位于平山堂北处,元佑七年(1092)二月苏轼56岁知扬州,八月离任,历时半年,苏轼为纪念恩师欧阳修建“谷林堂”,堂成后作五言诗曰: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地秋风初。我来适雨过,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以诗的第一、二句的第二个字“谷”“林”为堂名,宋以后久不存。清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在真赏楼旧址处建今之“谷林堂”并题额,方浚颐题联曰:“遗志在栖灵,稚竹老槐,风景模糊今异昔;开轩偕真赏,焚香酹酒,仙踪戾止弟从师。”额与联今无存。该堂坐北朝南,面阔五楹,七架梁,前后单步梁木构架,前廊置木栏,后为白粉墙,封檐封山。东山墙与大明寺大雄宝殿相连,堂上悬“谷林堂”额,三字系扬州浅刻家黄汉候集东坡法帖。东壁悬扬州书画家李亚如草书“谷林堂”诗,西壁悬《赤壁夜游图》,堂内陈设古朴典雅。 谷林堂

谷林堂

    
谷林堂 位于平山堂北处,元佑七年(1092)二月苏轼56岁知扬州,八月离任,历时半年,苏轼为纪念恩师欧阳修建“谷林堂”,堂成后作五言诗曰: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地秋风初。我来适雨过,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以诗的第一、二句的第二个字“谷”“林”为堂名,宋以后久不存。清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在真赏楼旧址处建今之“谷林堂”并题额,方浚颐题联曰:“遗志在栖灵,稚竹老槐,风景模糊今异昔;开轩偕真赏,焚香酹酒,仙踪戾止弟从师。”额与联今无存。该堂坐北朝南,面阔五楹,七架梁,前后单步梁木构架,前廊置木栏,后为白粉墙,封檐封山。东山墙与大明寺大雄宝殿相连,堂上悬“谷林堂”额,三字系扬州浅刻家黄汉候集东坡法帖。东壁悬扬州书画家李亚如草书“谷林堂”诗,西壁悬《赤壁夜游图》,堂内陈设古朴典雅。 谷林堂

谷林堂

    
谷林堂 位于平山堂北处,元佑七年(1092)二月苏轼56岁知扬州,八月离任,历时半年,苏轼为纪念恩师欧阳修建“谷林堂”,堂成后作五言诗曰: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地秋风初。我来适雨过,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以诗的第一、二句的第二个字“谷”“林”为堂名,宋以后久不存。清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在真赏楼旧址处建今之“谷林堂”并题额,方浚颐题联曰:“遗志在栖灵,稚竹老槐,风景模糊今异昔;开轩偕真赏,焚香酹酒,仙踪戾止弟从师。”额与联今无存。该堂坐北朝南,面阔五楹,七架梁,前后单步梁木构架,前廊置木栏,后为白粉墙,封檐封山。东山墙与大明寺大雄宝殿相连,堂上悬“谷林堂”额,三字系扬州浅刻家黄汉候集东坡法帖。东壁悬扬州书画家李亚如草书“谷林堂”诗,西壁悬《赤壁夜游图》,堂内陈设古朴典雅。 谷林堂

平山堂

     平山堂

欧阳祠

     欧阳祠
自助旅游指南:     汽车站乘21路,汽车西站乘22路可达大明寺
扬州汽车西站(即总站)位于江阳中路邗江路口,走高速公路到上海3.5-4小时,到南京1个多小时,到镇江火车站45分钟左右。问讯电话:0514-7963658。西站有多部公交车始发,到市中心可乘66路,到文昌阁约30分钟。乘出租车从文昌阁到汽车西站约需15元。
进入扬州的长途汽车多数会先在扬州汽车东站停靠,东站距离市区较近,乘4路公交车到文昌阁约10-15分钟。
上海客运总站、南站、浦东客运站、沪太路客运站都有车发往扬州,票价70-90元不等。购买回程票时应看清停靠站。
内部交通
公交车:扬州市内公交车多为无人售票车,票价1元。市中心的文昌阁是公交线路最密集的地带,基本上可通达全市各处。如果找不到直达目的地的公交车,可选择任何一部到文昌阁的车换乘。汽车西站有环线行驶的游1、游2路公交车,停靠瘦西湖、大明寺、何园等重要景点。
出租车:
大多为桑塔纳和富康,起步价3公里7元,超过3公里每公里单价1.6元;夜间(11时到6时)起步价变为3公里8元,单价不变。扬州城市面积不大,无论从城内何处打的到所去景点一般在10元之内都可到达。如有兴致,也可以乘三轮车,价格在5元左右。
传真: 0514-87340720  
电话: 0514-87327418
地址: 中国江苏省扬州市蜀冈中峰平山堂一号.邮编:225002
网址: http://www.damings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