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文庙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平遥文庙


省份: 山西省
城市: 晋中市
县区: 平遥古城
景区级别: AAAA
门票价格: 平遥古城通票
简介: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系建筑群
---中国目前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固定性科举史展
---中国唯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
---中国1300多年科举史仅存的一张状元卷亮相平遥文庙。
平遥文庙位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在1957年地震后,县政府揭瓦维修时发现,殿脊梁下记有“维大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四月日辛酉重建”的墨迹。据《新唐书-礼乐五》载:“武德二年,始诏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贞观)四年,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朝廷又对孔子的尊号、孔庙规格、祭孑礼制、配飨者名单等制定了统一规范,尊孔崇儒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峰。唐代把全国各县按人口、税赋、物产、地理位置等分为七个等级,即“赤、畿、望、紧、上、中、下”,平遥属“望”,即第三等,其位置重要,自然应当率先奉诏修建孔庙。
平遥文庙历来为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改办为“平遥县实业学校”,开始了新学。到1923年,在文庙办起了“平遥励志中学校”,县长郭学谦还题写了校名门额,后改为官办平遥中学校,迁址到察院街。1950年,太岳中学同平遥中学合并,校址又设在文庙。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文庙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
景点类型: 寺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
出行方式: 参团*,自助*,自驾*
适合人群: 家庭*,个人*,情侣*,朋友*,老人*
游玩项目: 许愿进香*,观赏*
景点: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

 中国摄影家沙飞、吴印咸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

 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

 摄影家蒋齐生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

 国际摄影家罗伯特

 摄影家朗静山

 

2005年9月20日,国际顶级摄影大师、中国台湾郎静山和匈牙利罗伯特?卡帕两位摄影大师塑像在平遥文庙“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揭幕;连同2003年、2004年两届摄影大展揭幕的沙飞、吴印咸、蒋齐生和美国亚当斯等摄影家的塑像共达六尊,展示六位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品达数百份。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

国际摄影博物馆展室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

摄影作品展

平遥文庙状元殿

    
   
   
平遥文庙状元殿

 平遥文庙状元殿

平遥文庙状元殿 

 状元卷

 祭天签名榜

 平遥文庙状元殿

平遥文庙状元殿 

 祭天大鼎

 教学场所

 

◎状元殿试卷

      中国科举博物馆,藏有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状元赵秉忠的殿试策论卷原卷,中国l 0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现仅存此一张状元卷原迹,成为镇馆之宝。赵秉忠,字季卿,号其阳。明隆庆四年(1570年)生于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
科会试后,于当年三月十五日,由万历皇帝朱翊钧亲临殿试策问,钦点头名状元,时年仅28岁,授翰林院修撰,累迁礼部尚书。天启二年(1622年),被黄尊素以“愚钝”弹劾去官,次年去世。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曾受命主考甲辰科礼部会试。著有《江西舆地图说》等。
为使读者、游客进一步了解当时状元殿试时的策问答对内容,兹将当时万历皇帝的策问题及赵秉忠的策论卷,试译为白话文,供游客赏析.

◎万历皇帝殿试策问

      [万历二十六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制日:朕惟自昔帝王理人群,凝庶绩,率以综核名实为先务。唐虞之时,明良相信,称无为矣。而询事考言,敷奏明试,三载九载,屡省乃成,为法亦何备欤?世降而法愈详,人愈伪,名实溷淆,治亦刑敝。或乃日:诚感则孚,第宜一切用君子长者之道。但不知诚在中,何由而达?昔之考询云者,岂其诚未至欤?后世之综核者,毋若汉宣帝。当时吏称民安,可谓效矣。乃尚有伪增受赏者,意检察之犹未密欤?若文帝躬修玄默,简节疏目,镇天下以无名之朴,而人顾谓孝宣不如,又何指也?
      恭惟我太祖高皇帝,勇智天锡,超越千古,立纲陈纪,法度森严。旌廉能,摧奸暴,用夏变夷,重辟鸿荒。列圣遵承,有加无坠。至我皇祖世宗肃皇帝,英断如神,振怠起衰,制礼作乐,品式具备。泽雨露,威雷霆,赫然中兴,光绍前烈。於铄哉!范垂当年而流万祀矣。
      朕嗣守祖宗丕业,任人图政,惟名实为兢兢。夫何与我共理者,不明朕心,诞谩成习,旷官不惭而越局以逞,浮靡相尚而利口惟贤。求其循理奉法、忧国如家者,曾几何人?嗟乎!文盛则质衰,言华则行薄,自古记之矣!故上下以空文相加遗,而苟且塞责,敷同罔功。巡行遗矣,而吏习尚偷;教化宣矣,而士风尚诡;赈恤颁矣,而民困未苏;戎兵诘矣,而挞伐未张;虑谳详矣,而冤滞犹多;工费厘矣,而虚冒犹故。束旧章而不守,悬新诏而不遵。求治弥劳,求效弥远,诚不足恃,法不能维。意者朕不敏不明,无能风之欤?兹欲循名责实,黜无稽,旌有功,俾治理远驾汉宣,以溯唐虞雍熙之盛,何施而可?尔诸士方当始进,心志精白,俯仰世变,必有慨于中矣。宜各抒所怀备言之,朕将采而行焉。

◎殿试策问译文

      皇帝的制策说:我在想,自古帝王理人群,办成各种事情,都把综合考核名声与实绩放在第一位。尧舜时代,君臣相互信任,可以称作无为之治。但是《尚书?尧典》和《皋陶谟》所说咨询事务,考察言论;诸侯述职,天子验核功绩;三年一考核,九年考核三次;我反复思索,这些成规作为法度,为什么亦算完备呢?但历朝推移,而法度越来越详密,人们却变得越来越虚伪,名与实相混淆,治理也凋敝。或者有的人说:以诚感人就可以使人们信服,应该一律推行君子、长者之道。但我不清楚,诚实本来就在人们的心中,通过什么途径才能使人们理解呢?尧舜时代所讲的询事考言,难道是表明他们的诚实在当时还没有深入人心吗?后代实行综合考核官吏政绩的君主,都不如汉宣帝。当时官吏称职,人民安宁,可以说是有成效的,可是仍有虚报政绩而多受封赏的人,是当时的考核仍然有欠周密的地方吗?像汉文帝那样清静无为,简化律令,用难以言传的朴实来镇抚天下,人们就说汉宣帝比不上汉文帝,这又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尊敬的太祖高皇帝凭借天赐的智勇,超越千古;建立纲纪,法度森严;旌表廉洁能干者,摧折奸妄凶暴者;用中原文明,改变元朝蒙古的风习,重新开辟宇宙。后代列祖列宗遵循继承,只有发扬光大而没有衰落。到了我的皇祖世宗肃皇帝时,他英明果断如神,振作怠惰而改变衰势;修订礼制,创作礼乐,仪式完备;恩泽如雨露,威严似雷霆;赫然中兴,继承弘扬祖业。真是英明,垂范当年,而流芳万世啊!
      我继承守护祖宗大业,任用官吏,谋划国事,也十分重视官吏政绩的名副其实。为什么那些跟我一起治理天下的人不理解我的用心,欺瞒成习,失职却不惭愧,越轨以逞其志,竞相虚浮奢靡而只以巧辩为能事?寻求那些能够循理奉法、忧国如家的人,能有几人?可叹啊!文采昌盛就会质朴衰落,言语浮华就会行为浅薄,自古以来就有这种记载!所以朝野上下以空洞的文件相互往来,苟且塞责,敷衍成习而不图建功。已经派遣巡按去各地巡察过了,而官吏的习气仍然苛且;教化已经广施了,而士人的风气仍然不诚实;赈恤已经颁行了,而百姓的困苦仍然未能缓解;军队已经整治了,而征讨也没有取得辉煌的战果;对审讯判案的规定已经很周详了,而冤狱仍然很多;工程费用已经审定了,而虚报冒领仍然如故。对旧有制度不遵守,对新的命令也不服从。治理越下气力,取得的成效越相去更远。人们的诚实不足以依赖,法律不能得到维护。我想这或许是因为我无能与昏庸,没有能够教化好的缘故吧?现在我想循名责实,废黜虚伪,旌表有功,使治理远远超过汉宣帝时期,再现尧舜时期的鼎盛局面,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你们各位士子才开始步人仕途,思想纯洁,观察世风变化,一定有感慨在心中,应该各自抒发心中的想法,把它尽量谈出来,我将采纳而实行。


 

平遥文庙超山书院

    

平遥文庙--超山书院
 平遥文庙超山书院  平遥文庙超山书院  平遥文庙超山书院

 超山书院展室

 超山书院展室

 超山书院展室

◎超山书院的创建

   
     
   
   
  平遥文庙的明伦堂和尊经阁之间,有左右两个小院,名日“超山书院”,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平遥县在明代嘉靖年以前还没有书院,只有设在文庙的县学,又称之为“庙学”。平遥的庙学就历史久远了。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版《山西通志》收有易州教授伶思贤(江西豫章人)撰写的一篇碑文《平遥县重修庙学记》,记述了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庙学的全过程,当时的县尹王翼甫、达鲁花赤(元代监印官称)完颜大帖木儿、主簿郑继善等都带头捐俸银以资倡修。“又拨境内闲田以为赡给之费”。说明当时的庙学是以次等农田为经济支撑的。
      这次对庙学既属“重修”,那么平遥的庙学必然可再向前追溯。元代以前,平遥地处金朝统治范围,《金史?章宗本纪》载:泰和四年(1204年)“诏刺史、州、郡无宣圣庙学者,并增修之”。说明平遥庙学起码在这个时期就创修了。当然,平遥设立“县学”就更早了。
      明嘉靖初年,巡按侍御史沈俊(合肥人)受皇命巡视山西,由山西行省按察佥事分巡道谷高(河南人)、提学副使周宣(莆田人)奉陪到平遥视察,拜谒尹吉甫祠堂时,建议创修书院,选址在尹公祠,因尹吉甫祠早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曾由县令李说更名为“周卿士庙”,就定名为“卿士书院”,并恭请沈御史亲题书院匾额。由知县石钰主持修建,随即延师开学。嘉靖十年(1531年),曾受教于卿士书院的学生雷洁得中辛卯科举人。时任知县陈谠、教谕傅良弼、训导刘崇仁为其在卿士书院立石牌坊,上书“禹门世奋”,并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修尹吉甫祠。但卿士书院在明末天灾战乱中逐渐衰落了。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兰州举人王绶(字戒亭)任平遥知县后,在县治西南择地修建书院(今县公安局址),并根据孔子的弟子卜子夏曾于魏国西河执教的故事,取名“西河书院”。院中奉祀卜子夏,并奉宋代平遥县令杜衍、明初平遥儒学训导叶巨升从祀。礼聘陕西朝邑县乡贡进士刘涵(字思斋)执教,招收儒生数十人人学。设学田共计287亩,发租所在各村,田租用以延师办学。另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知县黄汝钰创设的义学(今县法院址),收教寒门俊秀子弟,设义学田67亩取租佃银供开支。这样,书院、义学并举,平遥教育事业又显生机。然而,当时办学的经济后盾仅靠农田若干而已,农田属自然经济,丰歉无保障。因而数十年后,书院、义学渐衰而废。书院、义学被改做公馆,学田也因管理混乱而不断流失。

平遥文庙超山书院

超山书院

◎超山书院历任山长

 梁学海:汾阳人,道光乙巳科(1845年)进士。
      梁述孔:定襄人,道光丙申科(1836年) 进士,贵州即用知县。
      王鼎彝:介休人,道光癸巳科(1833年)进士,贵州仁怀县知县。
      吴信臣:灵石人,道光辛丑科(1841年)进士,厂一东南海县知县。
      赵昌业:宁乡人,咸丰癸丑科(1853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徐继龠:五台人,道光丙戌科(1826年)进士,福建巡抚、太仆寺卿等。
      王丕显:五台人,道光癸巳科(1833年)进士,浙江即用知县。
      何莱福:灵石人,同治戊辰科(1868年)进士,翰林院编修。
      宋志濂:崞县人,咸丰壬子科(1852年)进士,陕西凤县知县。
      武达才:文水人,光绪丙子科(1876年)进士,即用知县。
      王舒萼:灵石人,光绪丙子科(1876年)进士,户部主事福建司行走。
      山长都是进士出身,许多还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宦海经验,名师自然出高徒。不但为平遥培养出许多进士、举人,而且更为晋商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平遥名师之最为徐继。
      徐继龠(1795―1873),字健男,号牧田,又号松龛。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人,清道光丙戌科进士。曾任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历任广西巡抚,福建巡抚署理闽浙总督(正二品)。在任期间积极主张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文明和生产技术,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本着互利的原则处理同各国的外交纠纷,有理有节,各国驻闽领事多为之折服,对他很尊重。他撰写的对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评价,被美国人刻成汉语碑碣,至今仍镶嵌在美国国会大厦的墙壁上。但清政府腐败,他的正确主张和做法受到朝廷猜忌,咸丰元年(1851年)被诏令回京,改任太仆寺少卿,专司全国牧马之职。咸丰六年(1856年),为防堵太平天国义军林风祥、李开芳部北伐,奉旨回山西上党地区督办团练,事毕辞官。后被平遥商绅延聘为超山书院山长,执教达八年。同治二年(1863年),清廷外交危机日深,急诏徐继畲返京,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同治五年(1866年)改任太仆寺卿、京师同文馆大臣。著有《瀛寰志略》等书。
徐继禽不但文采过人,而且社会阅历也很丰富,受业门人中举人4名、副榜举人4名、拔贡2名,可谓硕果累累。深受邑中士民尊敬。但年束佰300两白银,要维持二品封疆大吏的门庭开销,实属杯水车薪。徐继禽也不愿破书院之惯例。平遥县的教谕和学董们就暗暗为先生承揽书写有钱人家的寿幛、墓志铭、碑碣、门额等,富豪们也乐于借徐先生之大名光耀门庭,超常奉送“润笔”,先生为之感动,心领神会,更加敬业,直至朝廷诏令返京。至今松龛先生的墨宝仍有存者,城内教场街原27号院的门额“树德”二字便是。

◎超山书院学生的学识特点

 书院是一个县同国家科举考试接轨的教学场所,但孩童的启蒙教育和普及性教育则主要依靠各乡村的塾学、社学、义学,而在基层教育中的教学内容,除识字外,大量时间用于学习书法、珠算、社交等实用知识。尤其是清代,晋商的繁荣以平遥一带为核心,因而多年来的“学而优则仕”,在这里变成“学而优则商”。读书做官远不如读书经商的求职面广,经商不但没有宦海中的风险,而且比较实惠。清代平遥知县年俸银45两,教谕、训导40两,而商号店员除吃穿在铺号外,年薪一般为30两,有文化者如能较快地顶“人力股”,收入更丰,故而平遥有句口头语:“八秀才住票号,改斜归正。”可见平遥人们对经商是十分偏爱的。例如:祥泰隆号道光年间的总管经理董振镛是贡生,其孙董枢是附生,但在书院读书肄业后都没参加省乡试中举,都去经了商。再者捐纳制度在清代十分盛行,商贾只要赚到钱,功名、官衔皆垂手可得。因而在启蒙教育时就开始注重写仿、打算盘,从念“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的十六两制斤秤价格口诀,到¨珠算“小九九”、“凤凰展翅”、“九九八十一归”、“狮子滚绣珠”等都是平遥子弟的必学启蒙课,进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幼学琼林》、《交际尺读》等更是农村及城内塾学的必修教材。至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及《五经》,则量力而学,留待到书院就读时提高。
       因而超山书院不仅是生员(秀才‘)充实提高学识的地方,更是童生们正规学习“五经”、“四书”的起步学校,是他们考取功名的跳板。至于“廪生”入学可享受廪粮等优惠条件,在平遥富家子弟的眼中简直不屑一顾。只要将来能说自己是某进士的徒弟学子就够了。这样,超山书院的入学学生之间学识差距相当大,先生只要抓好享受“廪粮的”廪生,并用奖励膏火银去激励那些寒士子弟,就能出业绩。自费生的比例大,使超山书院一直办得红红火火。现存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子钦朱老父师德教碑》是超山书院众生欢送山长朱善元(字子钦,浙江钱塘人)升任绛州的碑碣,记载其学生中举人1名,廪生8人,增生6人,附生(自费上学的秀才)就达20人,童生6人。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诏令废科举,而光绪三十年(1904年)仍有如此多的学生就读于超山书院,可见往年超山书院之繁荣。
商贾乐于助学,学生热衷经商,使平遥商业和教育的发展形成互动关系,是清代时期平遥超山书院的儒学教育特色。学生入学时已有扎实的珠算、书法功底和成熟的社交能力,是超山书院学员的知识特色。

中国科举博物院

    

     考试制度在英国实行最早,美国实行考试不过二、三十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   -----孙中山
平遥文庙复修后,棂星门至大成殿之间的建筑,仍按旧制保留为祭祀区。大成殿后至明伦堂,辟为儒学展览馆,主要有孔子生平展、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展和“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展。东侧东学、节孝祠等处为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是当今中国第一家国际摄影博物馆,馆外塑有吴印咸、沙飞两位中国摄影前辈的大型汉白玉雕像,两位大师的作品已成为第一批馆藏珍品。西学旧址现辟为山西省平遥展览馆。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科举博物馆,以超山书院和尊经阁为展区,共分9个展室,其中有大量的历史原件、试卷、试题、古籍、文稿等,都是原物原件,成为全国独领风骚的以翔实直观为主的科举博物馆。游客每人一室,无不为之惊讶感叹,驻足欣赏,流连忘返。科举博物馆中,系统详尽地展示了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以及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程序、内容、规则、逸事、遗物等。

 

中国科举博物院

 中国科举博物院

敬一亭教学场所

 中国科举博物院

敬一亭祭天大鼎

中国科举博物院

 敬一亭祭天签名榜

 中国科举博物院

超山书院第五展室二

 中国科举博物院

状元卷

 中国科举博物院

尊经阁

 中国科举博物院

超山书院

 中国科举博物院

明伦堂孔子画像

 中国科举博物院

明伦堂孔子生平展

平遥文庙大成殿孔子及弟子塑像

     平遥文庙大成殿孔子及弟子塑像

平遥文庙平面图

     平遥文庙平面图

尊经阁

    

 敬一亭后是高耸的尊经阁,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楼阁三楹。明隆庆四年(1570年)知县崔兀吉(北京举人,后升任府判)创建,隆庆六年(1572年)由知县孟一脉(东阿进士,后任南赣巡抚)接任知县后主持续修竣工。敬一亭前左右两侧为超山书院,现已辟为中国科举博物馆
      东侧建筑群由南而北为东学、节孝祠、崇圣祠,西侧建筑群由南而北为西学、省牲所(未恢复)。东学又称教谕宅,为一四合院。教谕是明、清时期各县主管教育的朝廷命官,秩正八品,负责全县的教育,主持县试(选拔秀才的考试),录取生员,并为县学兼讲经书,年俸银40两。西学又称训导宅,明清代为加强对儒生的教育,又为各县增设训导一名,秩从八品,年俸银40两,协助教谕管理全县教育工作,但重点必须抓好生员的思想(德行)教育。
尊经阁

尊经阁

尊经阁

平遥文庙现存碑文

    

 汾州平遥县创造祭器记

            乡贡进士邑人雷      洁 撰文
            致政同知邑人冀      密书丹
            致政县丞邑人任良翰      篆
夫士之本在孔庙,吾儒报本之意,莫孔祀若也。孔圣为百王师,诸贤羽翼,圣学亦多有功,是以上自畿下迨都邑,成立孔庙以祀之。而其时其品其器,定为百兴不刊之典,祭之时弗违,祭之品弗缺,故事也。祭之器或以竹或以木,古制也。近多有为瓦瓷者焉。之三者,厥初虽丽,积久则伤,竞归无用地耳。长虑却顾而画,为经久常存之计,在有司报本之意,何如耳?前侯定兴陈谠司政莅事,时壬辰孟秋既望也,越月祭丁,观其器皆缺坏参差之木碟,而于所谓竹木瓦瓷者尚歉。侯惜之与诸生言日:“吾儒报本之诚确在斯祭。斯碟也,虽庸凡日用亦若不洁?而用于大祭亵渎孰甚焉!”因思欲效古,以竹木准,今以瓦瓷,恐蹈前积久则伤之弊。于是乃易以锡焉。计其分量几柒百斤,计其价值几至百两,计其月日,陆工常造五月馀,计其饮食月费银九两馀,汁其工价三十两馀。而间日犒劳之酒食,营成赏赐之花红,皆弗在内也。阅其数万无一少,迹其式,万无一差。究其所出,悉以法处官库钱粮锱铢之动也。是器也,初动若斯,积久无异。久则失其形,?F而新之,故态定分无失也。其视以竹木瓦瓷为之者,深为有得。器成盛以大柜二,供桌、香案及启圣、名宦等祠所需者,亦皆备之。是举也,礼房之张佩董其事,旧庠生王荣资其功,追叙其事之始末及器之名数,勒碑以垂永久,以饬将来,则邑侯东鲁曹白石先生之盛心也。
大明嘉靖十七年岁在戊戌孟冬中旬拾有五日立
知县陈谠知县曹俸
县丞罗魁、教谕傅良弼、训导刘宗仁、赵安、典史吴钦、临生巩思问
生员:刘仪、刘黻、赵钺、唐敏、王克俭、雷宗廉、程文、郭攒、张世良、李锺秀、雷应时、任一本、郭廷弼、刘汝恭、张缙、刘兴、李克卿、雷世用、李镛、冀口、李廷赐、王良辅、朱绍芳、陈汝翼、梁大武、邵天奇
(此碑立于文庙大成殿门外东侧)
[注]致政:交还政权的归里官员。

平遥文庙现存碑文

四配

     颜回(前521一前490):字子渊。孔子的得意门生,春秋末期鲁国人,天资聪颖,贫而好学,居于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学习的乐趣,孔子称赞他“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32岁而死,孔子为之悲痛万分。早在魏晋时期人们供奉孔子时,他就被从祀了。《新唐书?礼乐五》:“贞观二年,左仆射房玄龄、博士朱子奢建言:‘周公、尼父俱圣人,然释奠于学,以夫子也。大业以前,皆孔丘为先圣,颜回为先师。’乃罢周公,升孔子为先圣,以颜回配。”宋代封颜回为兖国公,元皇庆二年(1313年)加封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颜子”。
子思(前48l一前402):名孔假,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其父孔鲤。出身贫寒,“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史记?游侠列传》)。著有《子思》一书,共23篇,唐以后失传。近代史学家认为, 《礼记》中的《中庸》、《坊记》、《表记》、《缁衣》四篇为子思所作。其中《中庸》最具代表性,相传孟子的老师就是子思的门徒。在哲学方面,他进一步深入阐述了西周以来的“天命论”,属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子思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汉代神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都有巨大影响。此外,子思的中庸之道,强调“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这对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
      宋徽宗“大观二年,从通仕郎侯孟请,绘子思像,从祀于左丘明二十四贤之间”(《宋史.礼八》)。子思从此开始被奉入文庙。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升到哲位。“咸淳三年,诏封……孔假沂国公。”元延_祜三年(1316年),元仁宗诏封子思“沂国述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又改称“述圣子思子”。
      曾参(前505一前436):字子舆,鲁南武城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行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孔子因他能守孝德,精心授业于他。曾参曾任小吏,虽然俸薪很少,他却仍然每天很愉快地赡养父母亲。父母亲死后,他远游南方的越国。他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追远,民法归厚”、“犯而不孝”等主张,“慎终追远”的意思就是“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先祖”。他阐述《大学》,著立《孝经》,他曾以自己的学说教授孔子的嫡孙子思。后世儒学家尊曾子为“宗师”。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诏封曾子从祀孔庙,级别同二十二贤。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诏封曾子为国公,配享于孔子两侧。元延祜三年(1316年)诏封曾子“廊国宗圣公”,列为“四配”之一,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宗圣曾子”。
      孟子(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其祖先是鲁国贵族。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在儒学界分支流派中被称为“思孟学派”,代表孔子嫡系正传。曾游历齐、宋、滕、薛、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但因其政治主张得不到重视,便辞职归里,和他的学生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他主张实行“仁政”,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地之通义也。”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民为贵,社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的力量。他肯定“人性善”,认为仁、义、礼、智如同人的四肢一样,是人人皆备的道德意识。同时又强调加强道德教育,提倡“孝悌忠信”,以达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理想境地。做人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的理论体系,对后世儒学,特别是宋代儒学影响很大,后人尊 他为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他的著作《孟子》成为后世儒学的经典。
      孟子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诏封邹国公,配祀于孔庙,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诏准邹国公孟轲塑像于孔子像右侧,和左侧颜回一起配祀。
四配

四配

 

 

 

 

 

 

 

 

 

 


自助旅游指南:     北京方向列车出行:

N203次 北京西―>运城 始发19:00 到平次日5:21
2519次 北京西―>韩城 始发19:43 到平次日6:56
西安方向列车出行:

2536次 宝鸡―>太原 始发17:45 到平次日6:32
2024次 西安―>太原 始发9:46 到平当日19:05
1672次 西安―>包头 始发14:32 到平当日23:18
传真: 0354-5684632
电话: 0354-5682948 13324776606
地址: 中国山西平遥城隍庙街67号 邮编:031100
网址: http://www.py766.com
电子邮箱: pyxxl9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