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北京大学


省份: 北京市
城市: 海淀区
北京大学地图:

点击地图区域不放拖动可移动地图, 使用左上角控制器可缩放地图.(地图位置标点偶有误差,仅供参考)

正在努力装载北京大学地图...


简介: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12月正式开学。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7年, 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者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使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到1919年,北京大学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4个系,2,000多名学生的大学,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
北京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发祥地。"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基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文学家、思想家鲁迅都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或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革命传统,学校决定以5月4日为校庆纪念日。
北京大学位于京城西郊,占地2661581平方米(3992.277亩)。学校现教职工16073人,29617名各类在校学生。现有199个博士点、221个硕士点、100个本科专业,以及覆盖139个专业的35个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大学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现任校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校长许智宏院士。
景点类型: 园林*,大学*
出行方式: 自助*,自驾*,市内*
适合人群: 个人*,情侣*,朋友*,小孩*
游玩项目: 摄影*,文化游*,观赏*
景点:

大钟亭

    
北大钟亭


    
    来到燕园的人们,一定不会错过钟亭――那个坐落在未名湖西岸小土山上的小小的六角亭。之所以说不会错过,是因为小土山的位置极佳,北面临湖,正对着北大人极为熟悉的翻尾石鱼;南面土山脚下就是乾隆诗碑,诗碑西面不远处,就是蔡元培像,蔡元培像与乾隆诗碑中间夹着一条小径,小径通向湖边。恐怕是建造钟亭的人担心我们会绕过不起眼的小土山,而忽略了玲珑秀美的钟亭吧,所以在北、西、南分别开出三条蜿蜒的小径,直通钟亭,每条小径都是那种不规则的石块堆砌而成,这便比规规矩矩的石阶多了几分爬山的感觉。拾级而上,只片刻,便可见钟亭的全貌了。 钟亭,有钟有亭。亭――圆顶六角,上有彩绘;钟――古色古香,下端铸成八瓣荷花状,像姑娘们穿的裙子。钟体下部雕刻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和从海面喷薄而出的旭日。钟体上部是十二对腾舞滚动的蛟龙戏珠。两条粗壮的青龙铰连成的钟耳悬挂在亭顶的一条横木上。此外,钟体上刻有八卦的图案,还有满汉两种文字写着:“大清国丙申年捌月制”。按此日期算来,从大清国丙申年,即1896年,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钟竟比“京师大学堂”诞生得还早些!
    
    据有关考证,原来老北大就是用钟来报时的,钟亭之所以亭中有钟,大概最初的想法就缘于此。在《北大旧事》中,有一位老北大的校友这样描述当时的钟声的:“北大二院的退课大钟从来不是用电机钮去控制,而是一架高高的,古旧的朽木座子,上面悬挂着一口黑黝黝的沉沉的铁钟,至少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当时学校开办的时候,当事者不知从哪里物色得来的,而至今仍由一名年纪已近七十的、满脸灰白的胡须、身上穿一件退色蓝布短袄来敲打,每次约敲十六到十八响。这钟声,声音嘹亮,不但在北大二院,就是在一院、图书馆、研究院、东西斋等地方也没有不能够听清楚的。同学们住在附近胡同里面的,早晨躺在满屋阳光的床上,一觉醒来,听到上课的钟声再洗脸漱口都来得急。因此,这钟声富有诗情画意,自非普通的电钟能及其万一。”而当时所用的钟自然不是现在钟亭里的这口钟。关于钟亭内这口钟的由来,颐和园那座皇家园林里有这样的记载:“岛北侧的岚翠间,1889年慈禧曾做为阅兵台,检阅李鸿章调来的北洋水师及新毕业的水师学堂陆战队学员。为适应演习,把小火轮改为炮舰,东西两岸排列着炮队和马队。 当时为水师报时的大铜钟,1900年险被劫走,后来置于燕京大学内,今北京大学内未名湖畔钟亭内即此物。”
    
    如果钟会说话,它一定可以讲出许许多多的往事给我们听……或许,从它为北洋水师报时说起,直到它怎样在八国联军的洗劫中逃生;或许,还有数年被荒废,还有,从怎样一个地方迁来这湖边坡上;或许,还有谁把它重新敲响,它怎样兢兢业业地为一代代学子们把握作息时间;或许,它还记得1929年1月,那个它成为燕京大学校钟的日子,6月,搬家来到未名湖畔土山支架上,9月,才有了圆顶六柱钟亭为伴;或许,它还记得原燕京大学行政执行委员会议决议的《撞钟法》:“每半小时撞钟一次,自十二时半起撞一下,一时撞两下,一时半撞三下,……四时撞八下,到四时半复撞一下。如是每四小时循环一次,每日早六时至晚十一时为撞钟时间。”或许,它还记得撞钟人数十年如一日,用他的生命和它的生命,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用洪亮深沉的钟声激荡着爱国师生的心扉。
    
    然而,钟,始终无言。它既承载着过去,体现着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又和我们一同走向未来,经历着北京大学的故事、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或许,还有些别的什么,比如,像一位北大学子写的那样:枯叶沙沙地响/鸟儿轻轻的啼/未名湖正低声地叹息/静静的小路旁/曾留下我们的脚印/孤独的钟亭里/还荡着你那海誓之语/冰封的湖面上/一片蓝幽幽的雾气。是啊,北大,浪漫无罪,这样一个承载着太多太多东西的钟亭,又何尝不是因为记录了那么多山盟海誓、那么多卿卿情话而充满了关爱,充满了柔情?对于某一个喜欢到这里诉说心事的孩子来说,钟亭是精神的依靠;对于某一对深深相爱的情侣来说,钟亭是爱情的见证;对于一个来北大参观的游客来说,钟亭又代表了北大的精神。无论怎样理解,钟亭总是钟亭,它就是立在那里,“亭有亭的线条,钟有钟的线条……那几条长短不同的横线做出的排列组合,几千年来研究不透。”呵,研究不透钟亭的又何止宗璞先生一人呢?

北大南门

    

  这条商业街南边是北大的宿舍区,穿过宿舍区就是南门了。 

  北大南门外是中关村腹地,电脑公司和卖光碟软件的小商小贩比比皆是。1992年,北大推倒南墙建立商业街,成为中国经济改革中的一大新闻。近百座店铺在这里轮替兴旺,其中就包括曾经在这里盛极一时的飞宇网吧。2002年,北大重建南墙,繁荣一时的铺面人去楼空,北大周围又恢复了当初的宁静。 

北大南门  

三角地

       从图书馆旁往南走,一条大道直抵南门,这就是北大的主干道――五四大道了。五四大道旁边大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苏式的楼身加上中式的屋顶,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 

  沿五四大道走下去就是大讲堂,全名叫作百周年纪念讲堂,1998年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而修建。每个周末这里的电影和演出不断,现已成为北京市西北部的一个小的文化中心。 

  大讲堂旁边就是北大有名的三角地。三角地最多的是铺天盖地的各种海报,多向交往着各种信息,学术的、学习的、商业的……三角地也是北大学生社团进行宣传和展示活动的地方。学生社团活动是北京大学的一大特点。北大学生社团众多,被戏称为“百团大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学生登山协会山鹰社、学生社团爱心社、自行车协会等。北大学子们尽情在各种社团中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结交新的朋友,学习新的技能。 

三角地

三角地

北京大学教学楼

    

  图书馆面前的生物、文史、地学、新闻4座教学楼以图书馆的中线为对称,显出中国建筑的风格。此4座楼连同图书馆南面的哲学楼、北面的第一教学楼,以及更东一点新建的理科楼群是北大教学的主要场所。这里有无数的教室、实验室和教员办公室,每个学期都有几千门课程开设。

  理科楼群南部的网络中心,有数以百计的高速联网电脑,是北大人查阅资料、采集信息的好地方。另外,包括理科楼群在内的校园广大区域都有无线高速网络覆盖;带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在校园任何地方接收信号上网。整个理科楼群的空调和暖气系统更增添了这里的舒适性。

北京大学教学楼

北京大学教学楼

临湖轩

      临湖轩原为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LeightanStuart,1916-1962)的住宅,部分也作为燕京大学接待贵宾和开会的地方。前北大校长马寅初(1882-1982)也曾住此。现为北京大学贵宾接待室。“临湖轩”是北大校友、著名作家冰心命名的。

  本院西侧房曾为林迈可(Michael Lindsay)居室。林迈可,英国学者。1937年受聘为燕京大学经济学导师,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盘据之下,林曾数次秘密访问华北抗日游击区,并在沦陷后的北平的八路军采购药材和无线电器材。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林氏夫妇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进入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和延安参加抗日工作,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方携妻及子女返英。解放后林氏曾数次访华。

临湖轩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中国古典风格与现代风格的一个很好的结合,古典的外表与内部现代化的舒适融为一体。北京大学图书馆目前藏书近600万册,规模仅次于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第二大图书馆,在亚洲各大学图书馆中排名第一。北大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革命前辈李大钊先生曾任这里的馆长,毛泽东同志早年也曾在这里工作过。在馆中很多古典书籍中,还可看到李大钊、胡适等先生当初作的笔记。整个图书馆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暖气良好,真正是冬暖夏凉、窗明几净,是北大师生读书的好地方。 

  提醒:图书馆凭证进入,校外人谢绝参观。 

北京大学图书馆



葛利普墓

    

  葛利普(A.W.Grabau,1870-1946),著名美国地质学家,近代地层学的创建人之一。祖籍德国。因家境贫寒,曾以作报童和装订工人谋生。经业余勤奋自学,获麻省理工学院旁听生资格,后正式考入该院地质系,苦读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05年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并当选为纽约科学院院士,不久出任副院长。1920年应邀来华担任中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顾问,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葛利普在中国从事地质、古生物研究和教学26年,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建会员之一,曾任学会理事和副会长。他奖掖备至,循循善诱,培养了一代中国地质学家。他热爱中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他致书美国总统,要求支持中国人民的斗争,他曾站在中国地质调查所门口,阻挡日兵接收,并始终不同侵略者合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72岁高龄的葛利普被关进集中营长达四年之久,倍受折磨,但仍孜孜不倦地著述。1946年3月26日逝世。北京大学教授会遵照他的遗愿决定将他的骨灰葬于北大红楼(沙滩)旁的地质馆前。

  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倡议移墓于此。

葛利普墓

塞万提斯像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Miguel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以《堂吉诃德》开创了西方近代小说的先河。1986年北京市与西班牙马德里市结为姊妹城市,之后,马德里市政当局特意复制矗立在该市区西班牙广场的塞万提斯像,赠送给北京市民。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它安放在北京大学校园。

  1986年10月3日在北大举行了安放仪式。

塞万提斯像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1926年3月18日,北大、清华、燕大和北京总工会二百多个社团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大会”,抗议帝国主义国家的强盗行径,会后到执政府门前示威请愿,遭到段祺瑞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在这一惨案中受伤200多人,牺牲47人,其中有北京大学学生张仲超、李家珍、黄克仁,燕京大学学生魏士毅,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张仲超等三烈士碑于1929年5月立于北大三院(沙滩),1982年迁此;魏士毅烈士碑1927年3月立于此。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自助旅游指南:     从北京西站可乘坐320、特6、319,47,982路到达中关园(北大东门)。
北京站乘坐808直接到达中关园(北大东门)。
731、323、601、341、541、71、808等公交车也可到达北京大学。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
网址: http://www.pku.edu.cn